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06章 西京大營(2/3)

作者:風雪雲中路字數:6896更新時間:2021-06-08 21:15:26

    當年設置西京大營的目的,主要作用可謂有三。首當其衝的,固然是拱衛當時的京師長安。其二,便是威懾西北各遊牧部族,尤其是黨項人、回紇人,還有遊牧在青海湖與祁連山周邊的吐蕃各部族。其三,便是西北有事的時,可以快速出兵平叛,不會耽誤戰機。

    太宗皇帝繼位之後,雖然為了解決當時長安城,日益嚴重的糧食問題,而最終選擇了東遷,但西京大營卻並未被廢止。隻是抽掉了原大營之中十二駐軍中,三分之一而兵力調往了京兆府,與原來就部署在洛陽。威懾關東諸地的數萬軍馬,共同組建了拱衛京兆府的四大營。

    又抽調了五萬軍馬,分別調往隴右、陝西、山西、河北諸路邊軍,以拱衛長城一線。如此調動之下,西京大營已經保證了五萬軍馬的數量。在大齊朝境內,兵力隻比京城四大營略遜。與京城四大營相輔相成,一東一西構成大齊朝,維護天下安定的兩根定海神針。

    大齊雖說開國以來,首要的外敵是日益強大,並最終建立了遼國的契丹人。但西北也並不平靜。吐蕃王朝雖說在桂林郡王打擊之下,已經是土崩瓦解。但分散在青海湖與河西走廊的吐蕃部族,依舊是經常襲擾西北。被趕出玉門關外的回紇人,也不時與吐蕃人聯合起來寇邊。

    再加上,當時還有黨項人這個心腹之患,沒有能夠徹底的解決。為了繼續震懾西北諸部族,在西京不僅留下了兵部、戶部、工部、禮部,樞密院等官衙,專門負責西北方向事宜。雖說這些有司職權不大,戶部隻負責管理隴右、陝西二路的稅收,以及二路諸軍的軍餉調撥。

    工部隻負責維修長安宮殿與太祖陵,以及長安城維護。兵部隻負責兩路地方衛軍軍務,便是兩路邊軍也管不到。至於禮部,更是閑的快要長毛了。除了每個年到日子的時候,出麵組織祭祀太祖皇陵之外。唯一的差事便是西方諸國使節,途經長安時候招待一下。

    原本宣宗朝之前,還可以主持一下二路會試。但因為宣宗朝西京會試,發生了一件轟動天下,導致西京禮部尚書被賜死,兩個侍郎一被殺一流放,幾個主事全部被砍頭的科場舞弊案。所以自宣宗朝開始,連這個差事都沒有了。整個西京禮部隻有一個尚書,連個侍郎都沒有。

    四個有司,也隻剩下了祠祭、主客兩個司。西京四部因為位高權輕事不多,所以在大齊朝官場,一向被稱之為養老院。而西京禮部因為整日無所事事,更是被稱作養老院中的養老院,更是整日裏麵窮的要死。所有官員都知道,一旦被外放到西京禮部,這個人仕途也就到頭了。

    別說西京四部權利小的可憐了,便是西京樞密院,也隻管二路有大事發生,接到京城聖旨之後按照聖旨調兵。真正大權,還掌握在京城諸有司衙門手中。便是西京大營,實際上調動權和管轄權,也掌握在京城殿前司、樞密院手中。西京諸有司,也就殿前司的職權還算大些。

    但西京留殿前司與樞密院也要接到聖旨,與京城樞密院、殿前司的調兵手令才能調兵。無京城的聖旨與調令,擅自調兵便是違旨。不過,雖說西京各有司權利都很小。但當年太宗皇帝,在將整個朝廷中樞都遷走了,還在西京留下這麽多衙門,也足以說明,本朝對西北重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