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66章 評畫喻事(3/3)

作者:風雪雲中路字數:6922更新時間:2021-08-07 19:34:00

    “雖說百餘年未必,可幾十年還是有的。還有畫上的字,明顯也是裝裱之後才提上去的,從印泥的成色,與畫紙之間的差別來看,這個印也是後印上去的。畫雖說稚嫩的很,可筆鋒卻是很犀利。而且筆走龍蛇,中間並無太多的停頓。也說明這些話,都是一氣嗬成畫完的。”

    “這幾幅畫,都是薛稷的真跡。不過從所畫的鶴呆板,缺乏其傳世畫作的靈動性來看。這幾幅畫,應該都是薛稷早期的習做。所以筆鋒一樣,但畫出來的鶴卻缺少神彩。這幾幅畫,極有可能那位薛少卿丟進廢紙堆裏麵後,不知道被哪路神仙翻撿到,後來才裝裱起來的。”

    “衡安,每一個人都是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包括那些書畫大家的作品,也是一樣的。都是經過苦心練習,才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一個人的成名,先天的天分隻是其一,後天的勤學苦練才是走向成功的最終通道。這也是古人所說,隻有功夫深,鐵杵才能磨成針。”

    “空有天分,而後天不知道勤學苦練,再好的天分也隻能白白浪費。不得一番寒徹骨,那得撲鼻梅花香?便是薛稷這種書畫名家,也是靠著一點一滴的勤學苦練,才最終成為書畫大家的。你為人聰慧,但曆練還不夠,觀察也不夠仔細。你仔細在看看,這字體是誰的?”

    “你隻看出畫上的字是模仿的,可卻未發現畫上所提字的這個人,也應該是一位大家。這個人如果我沒有猜錯,應該是國朝初年,書畫大家楊凝式,刻意模仿薛稷筆體書寫的。楊凝式出身於前唐官宦世家,其父祖都是唐懿宗、唐僖宗時期高官,可謂是出身極其顯赫。”

    “國朝興起,楊凝式卻心懷故朝。所以太祖皇帝幾次征召均不仕,整日在家閉門不出琢磨字畫。他這種書香門第世家出身子弟,又豈會為幾幅贗品題跋?以他的眼光,這幾幅畫是否為薛稷真跡,豈會看不出來?至於為何本王說題跋的人,會是楊凝式,這自然有本王的道理。”

    “你仔細看,這幾幅畫之中最後一幅畫上的題跋,筆體是不是與其他幾幅畫略微不同?而且這幾幅畫上的題跋,字跡雖說模仿的惟妙惟肖,可筆鋒卻是另有韻味。這說明楊凝式在題跋與落款時,雖說刻意模仿薛稷的字,也落上了這幾幅畫作,大致應該有的日期。”

    “可他最終還是改變不了,自己長期寫字養成的習慣。一個人可以掩蓋某些東西,但是長期養成的習慣,卻不是短時日可以改變的。最後一幅畫題跋雖說也在刻意模仿,但字體的風骨,卻是暴露了這個題跋者的真實身份。是典型楊凝式字的風骨與筆鋒,收斂與奔放並存。”

    “至於那個印章,雖說與傳世的薛稷書畫上印章相同,但是所使用的印泥卻是五十年前的東西。說明,這是後人加蓋的。所以這幾幅畫,薛稷早期丟進廢紙堆,卻不知道被那個人撿起來,當做傳家寶的習做。而模仿薛稷筆體做題跋的,則是國朝初年的書法大家楊凝式。”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