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862章 裝傻的工部尚書(2/3)

作者:風雪雲中路字數:7210更新時間:2023-06-22 18:57:50

    原本黃瓊的意思是,如果鞏縣的陵區實在無上好吉壤,那就另尋他地也未嚐不可。不過他的曆代祖宗,都葬在了鞏縣陵區。他作為後世子孫,另外尋找吉地,很容易被那些清流攻擊不孝。而且選定新的陵寢區域,也就意味著一切要從頭再來,花費遠比在現有陵區修建帝陵要多的。那些清流,包括一些朝中臣子,勢必要大勢攻擊。甚至還有可能牽扯到黃瓊得位上。

    所以這事,黃瓊又沒有辦法明說,隻能將工部尋找的萬年吉地一再的駁回,讓工部尚書自己去琢磨。雖說黃瓊不是那種,讓自己的臣子為自己背鍋的皇帝。可有些事情,在自己不好明說的情況之下,下邊的人也得體會上意不是?可這事,黃瓊不肯明說。但偏偏那位工部尚書,卻又是一個刻板的老學究。保持祖宗製度,絕對不可變更的想法,固執非選在現有陵區。

    結果一來二去,此事便出現了僵持。最終還是猜出黃瓊的心思,並也懂的一些堪輿的呂端,實在看不下去了,才出麵主動接過這件差事。可接下差事容易,這夠帝王標準的萬年吉地,卻是一時不容易尋找的。要知道,當初鞏縣陵區,是太宗皇帝派人查訪了整整五年,才最終選定的。而當初太宗皇帝,其實對這個耗時五年才尋到所謂吉壤,內心也是相當的不滿意。

    太宗皇帝總感覺,鞏縣陵區格局雖說還算開闊,但地勢卻不是很好。曆代皇陵都是麵南背北,但鞏縣陵區整體地勢卻是南高北低。雖說土壤豐厚,但卻隻有背後有山。隻是京兆周邊除了這裏,已無吉壤可用,最終還是無可奈的選擇了這裏。也造成了本朝皇陵,皆坐南朝北的局麵。但即便是這樣,當初太宗選擇此處修建自己的帝陵,也遭受了朝中極大的非議。

    若不是一旦皇帝駕崩,運回陝西安葬,耗費實在過於巨大。恐怕當時朝中上下,都是要堅決反對的。因為太祖的陵寢在陝西,又有現成的神道可以利用。你身為後世子孫不跟在身邊孝敬,跑到千裏之外的河南路,重新開辟一座陵寢又是怎麽一回事?但當年戰亂剛剛平息不久,天下民力遠還未到恢複。從京兆轉運回陝西,這耗資實在是巨大,朝廷實在無力負擔。

    而且長途轉運,也很難保證棺槨的完整性。再加上陵址選定的時候,太宗皇帝已經是臥床不起。陵寢之事,實在不宜繼續拖延下去,這才勉強平息了朝中的爭議。即便是這樣,太宗皇帝這一點,也一直為後世詬病。很多眼中,太宗皇帝不肯附葬太祖身側,實在稱不上一個孝字。當初打下大齊朝大半江山的太宗皇帝,將自己陵寢選在鞏縣,都受到如此的非議。

    如今黃瓊放著鞏縣陵區,已經修建完整的基礎不用。非要另選吉地,這遇到的阻力恐怕更大。而京兆周邊,雖說守著邙山這麽一個天下風水,最為上佳的萬年吉地、可但凡風水夠帝陵標準的地方,早已經是人滿為患的情況之下。另選吉地,耗費的不單單是漫長的時日,恐怕所遭受的非議更大。但鐵了心不想埋在鞏義的黃瓊,在此事上不表態,卻已經是表態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