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正文 第27章 :鏖戰(下)(2/2)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5616更新時間:2023-10-28 00:17:46

    “‘父母、妻兒、兄弟都死了,想想他們是怎麽死的,是被誰殺死的!他們都死了,你們為什麽還要活著?都去死吧!’。”高高舉起的戰劍,威風凜凜的統帥,他殷切地注視被稱呼為烏合之眾的人群:“對!對極了!今天,就是今天!讓我們一起並肩,一起勇敢的麵對死亡!今天不是他們死就是我們亡,衝上去與他們搏殺!”

    劉彥率先響應,他振臂高呼:“殺胡!”

    冉閔讚賞地看向劉彥,重複:“殺胡!富貴榮華,青史留名,皆在今朝!殺盡中原胡虜,徹底殺光他們!”

    喊完之後,冉閔調轉馬頭直接領著親兵加速馳騁,每戰必斬敵百人的猛將要親自衝殺了!

    低沉的吟唱率先從悍民軍本部發出,深沉的歌聲充滿了厚重,它在昭示一支懷有必死決心的軍隊已經準備完畢,隨時都可以赴死疆場成為千秋雄鬼!

    《琅琊歌》全稱《秦皇登泰山琅琊時刻》(注),它與《秦風·無衣》相比或許並不出名,但是其中的霸氣卻是昭然若揭!

    雄厚的歌聲,屬於華夏文明的四節音拍,來自華夏遠古的傳承,祖先在呼喚屬於這個族群的子孫拿起兵器奪回失去的榮耀!

    四節音拍的詩歌,它在召喚,鏗鏘有力的呼喚!

    劉彥聽到詩歌之初不明白,漸漸地他明白了詩歌的威力,同時也越加佩服冉閔的領兵能力,冉閔一個小小的措施讓一群烏合之眾有了求戰意識,這便是名將與庸將的差別。

    六合之內,皇帝之土。

    西涉流沙,南盡北戶。

    東有東海,北過大夏。

    人跡所至,無不臣者。

    器械一量,同書文字。

    日月所照,舟輿所載。

    皆終其命,莫不得意。

    應時動事,是維皇帝。

    聖智仁義,顯白道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那些原本並不怎麽堅定的乞活軍所部,隨著歌聲飄起竟是發生了令人意料不到的改變,陣陣的腳步聲由混雜變為整齊,他們手握木槍,隊伍奇異地變得嚴謹,吼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踏步向前。此刻,他們似乎聽到了祖先的召喚,拋棄膽怯重拾血勇!

    ……

    《秦皇登泰山琅琊時刻》全文:

    維廿八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萬物之紀。以明人事,合同父子。聖智仁義,顯白道理。東撫東土,以省卒士。事已大華,乃臨於海。皇帝之功,勤勞本事。上農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摶心揖誌。器械一量,同書文字。日月所照,舟輿所載,皆終其命,莫不得意。應時動事,是維皇帝。匡飭異俗,陵水經地。憂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鹹知所辟。方伯分職,諸治經易。舉錯必當,莫不如畫。皇帝之明,臨察四方。尊卑貴賤,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務貞良。細大盡力,莫敢怠荒。遠邇辟隱,專務肅莊。端直敦忠,事業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極。誅亂除害,興利致福。節事以時,諸產繁殖。黔首安寧,不用兵革。六親相保,終無寇賊。歡欣奉教,盡知法式。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跡所至,無不臣者。功蓋五帝,澤及牛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源自:《史記。秦始皇紀》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