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正文 第14章 北歐海盜——“海洋霸主”維京人2(2/5)

作者:肖飛字數:18734更新時間:2023-10-28 01:37:08

    維京人對於歐洲曆史尤其是英格蘭和法蘭西的曆史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

    11世紀時候的德國曆史學家——不來梅的亞當曾在其著作《漢堡教堂的主教故事》第4卷中記載過:“海盜們在西蘭島聚集了大量黃金,這些海盜被他們自己人稱為‘維京’,我們稱他們為‘阿斯考曼尼’,他們向丹麥國王納貢。”財富比政權更吸引他們,盡可能多地掠奪財富是他們的最終目的。

    13世紀時,挪威國王哈羅德一世下決心要將這些海盜從蘇格蘭及附近島嶼清除出去,部分維京人逃到了冰島。北歐的傳說將他們描繪成無畏的英雄,但到18世紀的歐洲傳奇中又把他們描繪成強盜。歐洲人認為是斯堪的納維亞農民業餘去做海盜,但斯堪的納維亞人認為可能這些人隻是非法的強盜。又有一種說法認為,是斯拉夫人中的海盜逃亡落腳在北歐。

    維京人的船是維京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說維京人的一切都與他們的船有密切聯係。他們以船為伴,以海為家,對船有著很深的感情。因此,當他們死亡時,往往也是將船作為歸宿,“以船為葬”。

    維京船製造的材料主要取自高大筆直的橡樹;桅杆用鬆樹,可以略有彎曲;在桅杆頂端裝上金屬製的風向標;櫓則安裝在船體後部右側;船帆兩側掛上麻繩編製的網,防止船帆在強風中被撕裂。

    維京船分為戰船和貨船兩類。戰船較輕,船窄,靈活輕便,又很耐風浪;貨船船身又高又寬,船體也很重,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載重航行時可保持穩定。這樣的船最常見,全長20米左右。最大的船可以用60支槳,70—80個強壯的海員,能運載幾噸貨物。兩類船都有通常所說的彎曲船首,用一整塊完整的橡木精雕細刻而成;兩頭尖翹,高高仰起,像中國的龍頭一樣,故亦被叫做“龍頭船”,在大海上無可匹敵。前兩年剛打撈出水的“格蘭德拉夫海洋牧馬”號便是其代表作。隻要一看到這種龍頭船,人們就知道是維京人來了!

    維京戰船由於吃水淺,速度快,轉向靈活,不用掉頭即可反向前進,十分適合遠征異地時突襲式的劫掠活動。但由於維京戰船甲板是露天的,因此不能起到擋風遮雨的作用。風雨和巨浪仍然使維京人又冷又濕,凍死人和夜晚被巨浪卷下海淹死都是很常見的事情。由此可見,維京人這種穿越大海的征服行動,無疑必須具有無比的勇氣和堅定的毅力,在取得勝利之前首先要忍受極大的痛苦。他們曆來就認為,懦弱是罪惡,而力量是善良。因此,維京人這個名詞從中世紀強烈的貶義發展到今天,又帶有了勇氣的含義。

    在驚濤駭浪中縱橫四海的維京人令整個歐洲聞風喪膽,並從此成為海盜的代名詞。而他們也是最惡名昭著的中世紀海盜。雖然維京人有著至今仍讓北歐國家引為驕傲的輝煌文化和技術傳統,但他們的很多行為無疑符合1982年海洋法“海盜”的定義。而且他們不但劫船,也上陸地搶劫,這也是曆史上海盜的普遍行為。

    然而,許多曆史學家不甘心就此斷定維京戰士的惡劣品質。他們仍然念念不忘童年時代讀過的北歐英雄的冒險故事。在他們的記憶裏,維京戰士英勇善戰,堅強剛烈,機智幽默,熱情如火,敢作敢為。他們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憑著毅力和決心突破海上的幹難萬險,開拓著維京人的前途。

    2、幾個維京關鍵詞

    維京戰士畫像

    政治

    維京人的社會體係主要包括3個階層;

    Jarl:王侯,多為大領主,世襲貴族;

    Karl:自由人,軍隊主力,武士階層;

    Thralls:最底層的奴隸。

    但這種劃分並不絕對。如果他喪失了所有自己的份地,一個自由人可以變成奴隸;一個奴隸也能變成自由人,忠誠侍奉主人,就會得到贖身的機會。

    貴族與自由人定期開會,每月1到2次,露天舉行,決定重大事件,解決爭端,他們稱這種會議為“廳格”(Thing),類似於後來的議會。有關維京人生活的所有決策都在廳格做出。而在基督教統治之前,維京人的國王和頭領也由廳格選舉產生。有時候廳格還可以代理法院的職權。

    最早的時候,國王是最大的貴族,由他做出幾乎所有重大決定,以至於部族會議隻負責一些地方事務。但在冰島,由於從來沒有國王,部族大會便決定一切,全島貴族與自由人都要參加,每年定期在某個地方召開,為期2周。

    維京人無條件地接收國王和大會的全部法令,這些法令為每個人所熟知。違背的人將被開除出部落,稱為Outlawed。這裏不是“綠林好漢”的意思。這次被放逐者不能耕作任何土地,不能接受任何人幫助。他們隻能住在山洞中,過著躲藏、偷盜的生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