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一十三章:擬定台灣事(1/2)

作者:煌煌華夏字數:5286更新時間:2020-04-09 04:21:52

    台灣,即明初的澎湖巡檢司衙門。

    隸屬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管轄,洪武後期海禁,將台灣的原住民遷往泉州、漳州等地,澎湖巡檢司衙門被廢,這一年的台灣島,就是東南亞、倭寇等海賊的大本營。

    其實東南亞海盜也好、倭寇也罷,他們的大部分主力其實還是漢人為主,南宋末年,大量漢人乘船南逃東渡,就在大海上定居下來,捕魚為生,兩百多年來,有的跟東南亞地方土著融為一體,有的就在海上飄蕩做海盜。

    至於倭寇,完全是因為這群人裏麵有島國人,幕府時代後期,日本也是打成一片,流浪的浪人武士有的就跑到九州島,與逃難跑到九州島的閩浙漢人先民混居,大家夥一合計,得嘞咱們出海劫掠去吧。

    九州島距離琉球群島近,到了琉球離台灣也就不遠了。

    當然,也有膽大的直接西渡,打九州島直接往朝鮮或者山東跑,而這部分倭寇的下場,基本都是全軍覆沒,後來的發展大家都知道,倭寇不掠山東改掠閩浙,這才有戚繼光剿倭的曆史。

    海戰不同於陸戰,陸上那一套放大海上完全行不通,朱棣對於海戰也是一竅不通,加上朱允炆這個臭皮匠,倆人合計了半天也沒有什麽好的戰術。

    “幹脆平推吧。”

    朱允炆發了急:“讓閩浙水師發戰船五百艘,兵八萬直接攻打,朕不做指揮,全權交由水師將領,一年之內,給朕把台灣拿下來就成。”

    台灣?

    看到朱棣發蒙,朱允炆遂輕咳一聲:“朕給起的名字,等將來趕走了海盜,就改這個名字,設台灣布政使司。”

    巡檢司級別太低,不符合朱允炆心裏對沿海的統治歸劃。

    行吧,你說啥是啥,不過一個名字代號而已。

    朱棣不操心政治規格,他隻是拿起閩浙水師的軍情奏報看了看,所謂的台灣島上盤踞的海盜頂天隻有一萬多人,大明發八萬軍過去算的上是獅子搏兔了。

    “龍江船廠正在加工戰船,閩浙兩地的船廠也在趕工,一年之內最少可以下一百艘戰船,國庫如果不願意出錢,朕就自內帑裏出,兩年之內,閩浙必須擴充到一千兩百艘戰船,二十萬水師。”

    朱允炆財大氣粗,也懶得去計算成本,複開海禁對大明太重要了,不提東南亞和南海令人眼紅的財富,單說他為大明計劃的帝國體係,東南亞都是其中必不可缺少的一環。

    “那就打吧。”

    朱棣也沒什麽好的主意,反正對他來說,皇帝喜歡打仗他也很開心,總比一個守成之君要好的多。

    “六叔久在南地,也長以軍略聞於天下,家風與四叔頗近,此番征討台灣,讓其次子孟炯一道隨軍吧。”

    朱棣猛然怔住了。

    朱允炆口中的六叔是楚王朱楨,朱楨長子朱孟熜和次子朱孟炯都是庶出,楚王係世子是三子朱孟烷,長子朱孟熜早夭,朱允炆卻點了次子朱孟炯的將。

    皇帝這是有意在鍛煉各支宗親子嗣,有才能的都給安排了出路,淡化了世襲王爵的吸引力,等將來陸續削藩,所謂的王不過是一個耀眼的頭銜,真的比不上一個手握實權的將軍更有話語權,各支也就因此分化了向心力。

    更重要的,便是當宗親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朝堂和軍隊後,也可以加深皇權在各個領域的烙印。

    一石三鳥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