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零四章:火繩槍(1/4)

作者:煌煌華夏字數:10850更新時間:2020-07-25 11:23:53

    在南京城的郊外有一處坐地極廣的作坊,這裏人聲鼎沸,偶爾還爆發出爆豆子一般的劈啪聲,但是生活在這處作坊方圓十裏之內的百姓,卻從來沒有見過這裏麵的人出來過。

    一應生活所用,每隔十日,都會有專人押車送過來,可謂是極盡神秘之事,而作坊外星羅密布的十幾個哨塔和整整五個百戶的官兵,更是讓這裏成為了人畜勿進的禁忌所在。

    而在臨近年底的這一,這處本就戒備森嚴的所在又添了大量的錦衣衛,甚至連平素裏百姓們難得一見的京營精銳也出動不少,數十名頂盔摜甲,一看便是身份尊貴的將領也紛紛露麵,出現在此地。

    如此大的陣仗,即使是普通百姓也是心中知道:皇帝陛下禦駕來了!

    這到底是什麽地方,能讓皇帝萬金之軀親臨?

    難不成如風言之中那般,這裏是國庫所在,存放著數之不盡的金銀財寶?

    當然不可能,這裏不過是隸屬大明軍器局轄製下的火器作坊罷了。

    這個成立於建文元年至今已經有六個年頭的火器作坊,之所以能夠候到朱允炆這個皇帝,是因為這裏誕生了一個了不起的發明:火繩槍!

    自登基尹始,朱允炆就拆分了兵仗局和虞衡司下轄火器製造的單位並進行合並,將熱武器的製造生產跟傳統的冷兵器分離開來,由總參全權負責和保護,並且撥付了大量的科研基金,寄希望於大明的火器能夠得到一次技術性的飛躍。

    宋元時期留下的火門槍,技術上的發展已經到了瓶頸,想要再進一步隻有出現大的跨越,需要一次技術上的躍遷,而等了六年,火門槍的進化產物總算是誕生了。

    火繩槍是近現代槍械的原型,火繩槍的出現將會直接改變戰爭的主要作戰手段,被視為冷兵器戰爭向熱武器戰爭過渡的重要節點。

    朱允炆早在一個多月之前就得知了這個消息,但那個時候火繩槍剛剛問世,還需要進行大量的試驗,出於安全考慮,所以才拖了一個多月,直到今才專程帶著朱棣等人來倒這裏參觀。

    “整整六年,總算是研究出來了。”

    握著手裏這杆剛剛生產出來,表麵還存在淡淡油量的火繩槍,朱允炆由衷的感慨一句。

    作為一個對軍工體係毫無了解和知識儲備的穿越者,朱允炆唯一能做的就是鼓勵軍器局的匠戶自行革新創造,他將對於後世槍械的形態描繪了出來,剩下的事情,都是這個時空的大明工匠自行發揮實現的。

    六年的時間長不長,短也絕對是不短了。

    比不過那些一年火繩槍、兩年燧發槍、五年火箭炮的攀爬科技樹,大明用了六年才造出火繩槍,朱允炆都不知道自己這輩子有沒有希望活著的時候看到燧發槍的問世。

    “有沒有實驗數據?”

    朱允炆看向軍器局的郎官,向後者問道:“包括殺傷力、射程以及填彈換彈的速度。”

    郎官忙拿出一個本子打開,裏麵全是密密麻麻的字和一些朱允炆看不懂的圖形。

    “一共選用一百杆這種火槍進行測試,合格率為八成。殺傷有效數據為二十丈之內可穿皮甲,裝填換彈大約需要一分鍾。”

    宋朝蘇頌留下的關於鍾儀的科研記錄,在元明兩朝一百五十多年的努力下,第一座不依靠水運、渾儀的純機械運動座鍾眼下已經誕生,朱允炆提出的分鍾概念,開始被頻繁使用,一刻十五分鍾、半個時辰就是六十分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