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五十章:鄭和與美第奇(1/2)

作者:煌煌華夏字數:5532更新時間:2020-09-26 16:51:02

    朱允炆自己可能都沒有想到,自己不過讓內閣行文地方,希望各省能夠向廣東進行學習,引進新思想原比引進所謂的新技術更重要,竟然間接促成地方碰頭搞了一次技術交流大會。

    這些年,可不止你廣東一省在發展。

    對於福建創造出來的多嬌機,河北定窯正悶頭搗鼓的玻璃,還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小玩意,朱允炆此刻尚且被蒙在鼓裏,他也沒有太多的精力去刻意留意地方的蝶變。

    第三次下西洋的鄭和回來了。

    第一次鄭和帶回了阿拉伯和歐羅巴的海圖,第二次為朱允炆帶回了一批歐羅巴人和歐幾裏得的《幾何原本》,而這第三次隻帶回來一個人。

    多哈。

    一名在阿拉伯半島實力最大的商人。

    阿拉伯半島因地緣位置嵌在歐亞非三洲的中間,他們的支柱商業就是販奴,至於其他類似二道販子的轉賣頂天隻能算是副業。

    與阿拉伯商貿關係最緊密的就是中國和威尼斯商人了。

    前者有上千年的海貿史,起於南北朝盛於唐宋,沒於明清。

    後者則是元朝之後,阿拉伯商人在歐洲尋找到的新合夥人,將中國的瓷器、絲綢販賣給威尼斯商人,經後者的手銷往全歐洲。

    而最具出名的便是景德瓷。

    景德瓷於明清之交傳入歐洲,當時就震驚了整個歐洲,這種瓷器甚至能在當時的歐洲,換到一支數量不多的軍隊!

    也是因為景德瓷的絕對碾壓優勢,促使歐洲人不得不鑽研瓷器的研製。

    骨瓷就是在這種環境下誕生的,算是歐洲人自己的品牌。

    不過是在燒製的過程中加了些許動物的骨灰罷了。

    骨瓷連給景德瓷提鞋的資格都沒有,卻隨著西風壓倒東風,而被譽為世界最精美的瓷器,盡管這也是西方人自己封的。

    眼下這個節骨眼,威尼斯商人算是剛起步幾十年,而阿拉伯的奴隸販賣業務,早已是貫穿了世界史。

    他們的足跡遍及東非、北非、整個歐羅巴。

    多哈作為阿拉伯地區最大的商人,他在當地的實力、勢力都是最強大的,這次來大明,也是應了鄭和的邀約。

    “尊敬的皇帝陛下,很榮幸能夠見到您的真容。”

    在武英殿,多哈向朱允炆獻上了禮物清單。

    多是一些珍禽走獸、稀奇獸種之類,值錢的物件朱允炆是一件沒看到。

    “坐吧。”

    朱允炆報以和煦的微笑,招呼多哈落座:“朕這次約見你的目的,想必朕的將軍已經告訴你了,希望貴部可以提供一個港口給朕的帝國水師用來中轉補充,作為回報,我們大明每年將支付一萬斤黃金,這大概相當於五十萬枚金幣。”

    “您的慷慨與富有令人震驚。”

    多哈兩隻眼都眯成了一條線,一口應承下來:“這沒有任何問題,這些年我們跟您的帝國合作的非常好,往來的海上貿易也是雙贏,我們已經是朋友了。向朋友提供幫助是應該做的事。”

    話說的漂亮,你倒是別收錢。

    朱允炆並不心疼這筆租借費用,甚至還覺得極其廉價了,因為他需要一個長年穩定的中轉補給站,這一點對於大明是極其重要的。

    “或許,我們還可以在其他方麵展開更緊密的合作,比如說帖木兒汗國的問題。”

    朱允炆拋出了一塊肥肉:“阿拉伯諸部可以考慮聯合起來,與我大明一道征討這個暴君建立起來的殘暴國度?”

    沒曾想,多哈在這個提議上堅定的拒絕了。

    “尊敬的皇帝陛下,我隻是一名商人,也隻想做一名商人,我可以販賣戰爭所用的兵器和馬穆魯克,但我不會販賣戰爭,希望您那比天穹海洋還要廣袤的胸懷,可以原諒我的不敬。”

    在宗教信仰上,阿拉伯跟沙迷查幹才是真正的一家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