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六十五章:國慶之日 上(1/3)

作者:煌煌華夏字數:5910更新時間:2020-10-06 07:22:58

    當時間進入到正月初四這一天的時候,東長安街盡頭的大禮堂早早便開始人聲鼎沸起來。

    楊士奇這位內閣首輔精神抖擻的引著包括朱棣在內的幾名閣臣進入會場,楊榮則負責在正門處接待每一名參加這次團拜會的京中官員。

    各部尚書、大理寺卿、左都禦史、南直隸各府知府,緊跟著便是工商大臣嚴震直,連格裏安奇這個意大利的洋鬼子都穿上一身正兒八經的二品官服前來赴會。

    朝廷方麵的先到,隨後便是總參和五軍兩府三品以上的武官,林林總總也有幾十號人。

    距離老兵們入場的時間還有將近半個時辰,會場內這些文武官員便各自閑聊起來,文官集團自然是圍攏在楊士奇的身旁,天南海北的聊著一些關乎二五的規劃政策。

    武官們圍著朱棣,分析將來對帖木兒汗國發動全麵進攻後的具體行軍計劃。

    總的來說沒有閑人,也聊不出什麽閑天。

    而在文官的圈子裏,大家夥雖然眾星拱月般的簇擁著楊士奇,但還是分出了一部分的精力時刻關注著一位特殊的同僚。

    鳳陽知府朱文奎。

    “陝甘退耕的事已經快要趨近尾聲了,估計三五的時候,下一步便是山西和雲貴,遼東和河北是不會動的。”

    楊士奇在高談闊論著國策,朱文奎就站在附近靜靜的傾聽,年輕的臉上掛著淡淡的微笑,從頭到尾幾乎鮮少會開口,更別提發表一些個人的看法觀點了。

    朱文奎把自己的位置擺的很清楚,他今天在這裏就是一個小小的鳳陽知府,根本沒有插嘴內閣的資格。

    站在朱文奎旁邊的是應天府尹王雨森,這位眼下大明政壇中堪稱改革排頭兵的旗手,不時會跟朱文奎交流一下地方發展上的經驗。

    “應天府比鳳陽府更大,人口更是多出數倍,兩三百萬人呐。”

    大明丁口七千多萬,光南直隸一地就有整整一千三百萬,而南京所處的應天府,又毫無疑問是人口最多最稠密的一個府。

    王雨森從蘇州府升任到應天府,短短幾年,便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蒼老了許多。

    “幾百萬人壓在肩膀上,說句不好聽的,吃喝拉撒睡都要操心,父母官不是那麽容易幹的。”

    對王雨森的感慨,朱文奎算是感同身受,點點頭也是輕歎了一口氣:“是啊,廣東福建浙江三省的百姓越活越滋潤,咱們南直隸的民生要是不進步,那咱們這些主政一方的主官哪裏有臉向朝廷交代。

    鳳陽太窮了,而且淮泗的幹流動輒就給我添點麻煩,雖說有朝廷撥款修築工事,但地方財政的一大塊都要貼補到修堤上,我想要在中都和宿州修條直通徐州的路,圍繞這一塊打造一個四省交匯的樞紐,實在是拿不出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