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二十二章:一帶一路 上(1/2)

作者:煌煌華夏字數:4372更新時間:2021-01-02 13:29:47

    京津線的開通對於北京和平津兩地的百姓來說那都是生活中一件極重要的新鮮事。

    因為皇帝老子已經親身試驗給出了他們一個詳實的數據。

    三個時辰。

    隻需要三個時辰,就可以從一地抵達另一地。

    而且這種輸運,絕不因風雨的存在而止步不前,脫離了傳統腳力、馬力受製於特定環境下、天氣下的局限性。

    這是最大的進步,代表著時代的交通運輸能力變得更加先進和便捷。

    所有人都為之而開心,隻有朱文奎有點小小的不高興。

    因為北京的房價因此又飆漲了。

    很多的平津人一看有了這玩意,得,幹脆直接湧進北京城裏。

    平津徹底成為了附庸北京的一處巨大航運港口,不管有錢沒錢的多數都搬向北京。

    有錢的圖在北京住著舒適,生活所需應有盡有,便是想老家了,隨時也可以回來走親訪友,而沒錢的,幹脆便是想著北京就業機會多。

    不過老話說得好,債多了不愁,自打朱文奎上任這北京知府以來,北京的房價不僅沒降,還連著漲了三四輪,人朱文奎自己都麻木了。

    漲吧。

    果然,房價壓根就不是人力可以控製下來的,也不是政府說要降就能壓下去的,除非強行用政策幹預的手段來粗暴幹涉。

    朱文奎不是沒向內閣寫過這方麵的提請草案,但無一例外被內閣否掉,壓根不因其是大皇子而同意。

    更何況,內閣現在也壓根沒有那麽多閑心去關心朱文奎在北京的所作所為,京津線的開通讓內閣看到了更多的效益。

    這種效益,絕不單單是經濟層麵的,更多是國家層麵的。

    “修一條通往撒馬爾罕的鐵路,有沒有可行性?”

    內閣召集了交通運輸部還有幾名頂級的鐵路工程師研討這件事,得到的答複是肯定且確鑿可行。

    “古時候張騫出使西域,有了絲綢之路,但絲綢之路終究是人走的,是馬、騾子和駱駝,如今我們搞出的這一條新路,是一條鋼鐵之路。

    這條新的絲綢之路更加的便捷,更加的迅速,可以讓國家的統治力、影響力迅速的深入到萬裏之外的蠻夷化外,將君父的偉大光輝灑遍這世上每一寸土地。”

    在得到交通部的肯定答複之後,許不忌的興頭便高漲了許多,他開始勾勒一個美妙偉大的帝國藍圖。

    “安西的撒馬爾罕、漠庭的西伯利亞、印度的德裏,我們要快速的修建三條通往這幾座城市的鐵路,並且要敦促科學院盡快將更先進的蒸汽機車改良出來,利用鐵路,我們將可以更有力、更牢固的控製整個明聯。

    讓我們大明的文化深入化的種植到這些地區百姓的生活中,實現利用一條路帶動整個明聯的進步和同化,是謂一帶一路!”

    在這次內閣的會議結束後,這項新的‘一帶一路’國策被定了下來,並很快的送呈到朱允炆案前,讓後者險些一口水噴出來。

    這名字他都不要太熟悉。

    “本來通政司擬的初稿是一路一帶,但臣覺得讀起來有些不順和拗口,便索性掉了下個,叫現在的一帶一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