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零七章孫師並無奇策(2/2)

作者:怕起重複字數:4692更新時間:2020-05-31 15:54:05

    孫承宗點點頭:“若是用海運則建奴就無力騷擾了,太子殿下說的契機莫不是建奴大軍調出遼東的機會?可是需要宣大做一些動作配合?”

    朱慈烺嘿嘿笑著搖搖頭:“並不是,這個契機暫時還不便透露,孫師到時就知道了。”

    崇禎看著一臉壞笑的朱慈烺,自己這個兒子一旦嘿嘿壞笑,那肯定是要坑人了,而且笑的越壞對方就被坑的越狠,雖然不知道朱慈烺說的契機是什麽,不過兒子已經說了不便透露,那他也就不在追問。

    孫承宗見太子不說,那估計就是涉及機密,既然朝廷已經有相應的準備,他也就不用多嘴了。

    孫承宗覺得大明現在的方略,大戰略上是沒有什麽大問題的,作為大明少有的戰略大家,他覺得大明隻要保持這個大戰略,內憂外患一定能很快平定。

    朱慈烺當然知道,其實曆史上大明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戰略上的搖擺不定,所謂的對建奴是戰是和,還有對流寇的是剿是撫,其實就是對內還是對外的戰略選擇之爭。

    崇禎八年到十二年,因為皇陵被焚毀,祖墳都被人給刨了,所以大明上下急眼了,一致對內,把流寇攆的雞飛狗跳,差點就成功了。楊嗣昌甚至提議跟建奴議和來獲得收拾流寇的時間。

    結果因為疏忽了建奴,建奴在京師狂刷了一波存在感,甚至一度打到山東,在河北如入無人之境。

    之後大明君臣又調整了戰略,啟用了對內主撫的大臣,開始轉為對付建奴,接著因為輕敵冒進,導致精銳部隊被消滅,流寇死灰複燃國內無兵可用,李自成來了一個乘虛而入,崇禎自掛煤山。

    曆史上這樣的例子很多,當年商紂王對付犬戎時被周武王乘虛而入,大秦因為百越和長城防線的拖累農民軍劉邦乘虛而入,隋煬帝三征高麗失敗精銳盡喪,李唐乘虛而入等等。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王朝的更替除了什麽民心啊為政得失什麽的很玄學的東西,其實重大戰略失誤導致軍力空虛才是王朝覆滅的正確打開方式。

    所以製定正確的國家戰略,避免重大戰略失誤,保證軍隊的連續性,即使戰爭失利也能迅速的補充兵員,避免空虛的出現,這個才是延續大明的良藥。

    所以訓練防疫軍最大的成果並不是那一萬新兵,而是練兵機製的建立,這一萬兵朱慈烺也沒有指望能以一當十包打天下,隻要能力在水準之上,又能源源不斷的生產,那麽新軍就是成功的。

    新兵死上十萬,隻要能給敵人以殺傷並且立即補充十萬,那麽大明就能依靠自己龐大的體量耗死任何敵人。

    所以把防疫軍的指揮權交給孫承宗朱慈烺一點都不擔心,因為他已經掌握了練兵方法,這樣的軍隊可以源源不斷的生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