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一十三章終被正視(2/2)

作者:怕起重複字數:4680更新時間:2020-05-31 15:54:08

    朱慈烺也在才發現原來孫承宗不隻是一個絮絮叨叨的老頭子,他對大明的問題確實了若指掌。對各種問題都看的很透徹。

    孫承宗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太子不喜文士,大概是因為文人官員隻顧自己私利,不為大明天下盡力吧?但是殿下,您治理天下總要人來做吧?總不能派軍隊去管理地方吧?殿下不喜現在的文士,為什麽不去其糟怕,早些找一些自己習慣的,加以培養?”

    朱慈烺點點頭:“孫師所言甚是,煙草、棉花、麻、桑樹、甘蔗等作物種植確實侵占了不少民地,但是這豈不是正證明了大明的土地已經不能滿足百姓種植所需?至於解決之法自然是開墾更多的土地啦,難道孫師覺得應該禁止百姓種植棉花桑麻麽?那百姓穿衣從何而來?”

    朱慈烺自信的說道:“至於北方產出有限的問題,孫師沒有想過麽?為何草原上一代代的遊牧民族一茬接著一茬的產生,為何漢人就不能生存,而遊牧民族確能生活的很好?漢武帝有言‘寇可往吾亦可往!’既然遊牧民族可以生存沒有道理漢人就不行,孤王覺得我們應該培養漢人自己的牧民,而不是一直任由遊牧民族占有草原。

    至於產出,現在草原上,皮毛、馬匹、牛羊等物都是咱們需要的物資,而皇明紡織正在改進紡織機,以後羊毛也能防止成線,織成毛呢,不但暖和擋風,而且好看,我已經打算以後用這種毛呢做大明軍官的風衣大氅,到時候必然能帶動更多牧民養殖綿羊。

    而新糧食耐旱耐寒,可以在草原河流密集處種植,到時候漢人牧民半遊牧,半定居,一定比起那些異族容易管轄,以後的草原將推出遊牧證製度,凡事無證遊牧者人人得而誅之!”

    孫承宗疑惑的問道:“遊牧證?”

    朱慈烺解釋道:“遊牧證就是在草原放牧的官方憑證,上麵記錄了牧群的人員組成,行動路線,牛羊家產數量,允許放牧的牲畜種類等,由大明官府發放,遊牧人員轉場到另一個牧區必須到當地牧民管理所報備,有人員牲畜變動也必須報備。憑遊牧證出入市場購買生活物資,購買的物資數額也必須嚴格按照遊牧證上的人員牲畜數量購買,禁止多買。”

    孫承宗一聽就明白了:“殿下是想限製牧民的流動,還有隨時掌握他們的遊牧狀態還有牲畜數量,限製他們的發展,但是大明如何劃分牧區,牧區又怎麽管理呢?”

    朱慈烺有些無語:“孫師,我不是說了麽,在河流密集或者河流密集的地方開墾良田,所謂河流湖泊密集的地區不正是遊牧民族所說的水草豐美之地麽?大明隻需要在這些地方種植糧食,築成立市,在修築城鎮幫助遊牧民族躲避雪災,就能控製遊牧民族大部,其餘貧瘠地區的些許人口無礙大局呀!”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