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三十三章 鹽引(2/2)

作者:怕起重複字數:4714更新時間:2020-07-25 14:12:56

    在建奴和流寇還在的時候,大家還能同心協力,要是沒有了,那崇禎一定會覺得自己的權力受到了威脅。

    所以光想著一勞永逸,想破了腦袋,還不如盡力而為,要是建奴回過來這口氣,那也至少傷筋動骨,攻守之勢就逆轉了。

    至少給大明爭取了時間,打了這一仗就能從容收拾流寇,不至於兩麵受擔

    想通了之後,朱慈烺就把命令傳了下去。

    再看李香君已經乖乖的徒角落裏,實話有這麽一個美人給自己磨墨剪燈芯奉茶,感覺還是不錯的。

    北方邊境的事情越來越緊張,朱慈烺覺得自己手裏的人手有些不夠用了,因為劉若愚再江南處理糧商的財產。

    所以山西的收獲隻能讓李若璉在那看著,跟江南一樣,這些商人總喜歡亂七八糟的幹很多買賣,一些產業需要處理,一些劣質的塊田地也要賣掉。

    不過正因為他們喜歡再所有能賺錢的生意上插一手,所以山西和江南兩次行動,給朱慈烺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機遇。

    那就是竟然查抄了近百萬鹽引,尤其是八家晉商,因為涉及走私到口外食鹽,所以每家都握著一批鹽引。

    這為朱慈烺合法的插手大明食鹽生意提供了門票。雖然朱慈烺就算沒有門票也能強製插手,但那就相當於掀桌子,破壞了規矩,會受到鹽商們的強烈抵製。

    現在就不一樣了,朱慈烺既得到了鹽引,又得到了食鹽銷售的市場,就可以在現有的規則之內參與進來,這樣鹽商反對就未必有這麽激烈了。

    朱慈烺已經先後在永平津等地建了幾個鹽場,無論是曬鹽還是煮鹽,都有研究,曬鹽產量大成本低。

    煮鹽生產穩定,不受氣影響,即使冬依舊能穩定出鹽,而且煮鹽比起曬鹽能帶動更多的產業,養活更多的工人。

    所以朱慈烺打算兩種製鹽方法並用,而且混用,這樣既能提高鹽的品質,也能增加產量。

    因為朱慈烺發現,鹽這個東西,無論是曬鹽,還是煮鹽,在鹽出售的時候這個成本都是微乎其微的。

    也就是,影響最大的因素反而是銷量,隻要有穩定的銷售渠道,那麽無論是曬鹽還是煮鹽成本都不算高。

    成本再高能高過蜀中的井鹽麽!那不照樣生存下來並繁榮無比。讓朱慈烺招募了一大批打深井的專業隊伍。

    江南就不用了,這些糧食商人經營的鹽生意大多都是集中在自己家鄉附近地區,並不占有多大的市場。合在一起也不過一省之地。

    但是山西這些人就厲害了,握著百萬鹽引,山西、陝西、寧夏、蒙古和遼東都有他們的身影,每年銷售的鹽銷量雖然不是最大,但是利潤確是最大的一批。

    所以留下李若璉除了看住抄家得來的財富之外,就是守住這一塊市場,八家晉商幾乎壟斷了北方近半的匹馬交易,三分之一的馬匹交易,牛羊等也都占有很大份額。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