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三十六章 貨幣戰爭(2/2)

作者:怕起重複字數:5060更新時間:2020-08-30 12:10:32

    金銀是比較軟的金屬,銅又硬一些,而且相比於金銀幣實心的結構,銅板的結構是空心的。

    而且銅幣的需求量巨大,想要確保流通需要數千億枚以上。

    雖然已經使用了糧票打算替代金銀銅金屬貨幣流通,但是朱慈烺也知道想要完全取代還需要一個過渡階段。

    而且隨著大明貿易範圍的擴大,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會承認大明的紙幣價值。

    在沒有能力進行武力威脅的情況下,隻有乖乖的付出真金白銀。

    而且就算到了後世,金屬貨幣依舊有其生存的土壤,除非有一實行羚子貨幣但是朱慈烺覺得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

    如果銅幣在流通中的需求量是一千億枚的話,一枚銅幣可以使用二十年,那麽一年就需要生產五十億枚。

    如果一年生產五十億枚,那麽一就要生產出來一千三百多萬枚銅幣。

    而如果衝壓機能一次衝壓五十枚,一分鍾一次,那麽一能衝壓七萬枚左右。

    也就是預計需要二百台這樣的衝壓機才能滿足衝壓銅幣的需求。

    假設一枚銅錢4克,那麽一年五十億枚就需要兩萬噸銅。

    兩萬噸銅就是四千萬斤,這顯然已經超出了大明所有銅礦的采礦能力。

    即使鑄造的時候回收舊錢依舊有巨大的缺口。所以這個技術隻是鑄幣計劃的儲備技術,現在並沒有到推廣的時機。

    為何要用鑄幣來取代市麵上流通的金銀呢?而隨著美洲白銀的開采,白銀流入逐漸成為了貨幣的主流。

    但是這實際上就是一種貨幣戰爭,美洲金銀開采,除去成本之後都是利潤,大型白銀礦的發現使得開采成本進一步降低。

    所以就相當於那些歐羅巴人拿著不值錢的金銀跑到大明換走了大明的各種值錢的貨物。

    金銀這種東西,饑不能食,寒不能衣,對於單個百姓來,這是一種財富。

    但是對於一個國家來,他也就是一種貨物,把大明有用的資源換成了這種對於增加國力完全無用的金屬,那麽對於整個大明來,這事吃虧了。

    而且那些掙錢的地主商人又把錢存進地窖,那麽就導致貨幣流通的進一步減少。

    有學者估計這個時期每年淨流入大明的金銀有數億兩,這代表著什麽?代表著大明每年生產的價值幾億兩的東西都送到了國外,並沒有增加大明的國力。

    而大明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能有多少?這不就相當於被人不停放血一樣麽?

    所以用金銀幣取代流通的金銀,限製金銀的流入,讓那些歐羅巴人先到皇明商號換了金銀幣再消費!

    明麵上看好像是多此一舉,但是實際上市麵上流通的金銀是可以通過發行量來控製的。

    而且他們用金銀未必換到的就是金銀幣,他們可能換到的隻是一張張紙幣。

    紙幣花出去之後,商人總不能存入地窖裏去了吧?存進去爛了又沒人賠償,要麽花掉,要麽就存進銀校

    花掉的話就代表著促進了貨幣的流通量,要是存進銀行那就更好了,你不會花錢,銀行可以替你花錢嘛!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