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三十四章草原的生意(2/2)

作者:怕起重複字數:4298更新時間:2020-10-13 08:59:15

    現在的第三代,在加入棉花的基礎上,又加入了一成左右的絲綢,並且實現了染色技術的突破,毛料更加柔軟。

    終於達到了朱慈烺製作軍大衣和毛呢大氅的標準。

    想要提升毛呢的逼格,當然是走上層路線了,將領、高官和皇室穿什麽,下麵的人才會模仿什麽。

    而隻有這樣才能顯示它的尊貴,羊毛的價格才能上漲,養綿羊才能變得有利可圖。

    毛呢之後是鹽罐和茶磚,賣鹽送罐子,這不僅僅是一種促銷手段,也是一種計量單位,一罐五斤鹽,一箱裝十二罐。

    統一的標準即有利於運輸交易,也有利於通關統計和收稅。

    鹽茶項來是售往草原的大宗商品。幾乎占據稅收總額的三分之一以上。

    而以前無論是麻袋,還是草捆,稱量統計都非常不便,而且運輸的時候,遇到潮濕,下雨等天氣會非常麻煩。

    陶罐是牧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打水、做飯、盛放乳製品,食物等等。

    既然空罐子也是要運往草原,那為啥不裝滿了運?還能節省空間。

    茶磚是按照朱慈烺要求統一製造的,跟鹽一樣,最重要的是標準,對其大小尺寸重量進行規範。

    茶磚從出現到明末已經有二百年的曆史,因為其經過高溫蒸製殺菌壓製成型,即易於保存又方便運輸,出現之後就迅速成為外銷茶的主要包裝方式。

    在茶場朱慈烺夠不著收他們的稅,但是要是想朝口外出售,那就必須過朱慈烺這一關了。

    接下來一樣東西就是酒了,喝酒能暖身子解乏,喝酒有癮,但是以前朱慈烺並沒有大規模的製酒賣酒。

    原因當然是糧食不夠吃了,現在隨著玉米和土豆的大規模種植,北方糧食危機緩解,玉米雖然因為依賴肥料產量緊緊能到四五石。

    但是相比小麥兩石一石半的產量,這也是一個重大飛躍。

    糧食充足之下,釀酒就提上日程,用酒換牛羊,換戰馬,還是非常劃算的。

    蒸餾酒僅僅是外銷的一個品種,且不說不一定所有人都喝的慣,價格上不去,浪費糧食也是一個原因。

    中原的酒文化曆史悠久,釀酒是一門技術,不是瘋狂的堆高度數就是好酒。

    要不你試試醫用酒精,最高能百分之九十五,那是好酒麽?

    這次拿出來的主要有五種酒,價格最低的就是高粱玉米和紅薯釀造的,主攻低端市場。

    第二種就是以小麥大麥豌豆等釀製,主攻中端市場。

    第三種也是以小麥大麥豌豆等釀製,主攻高端市場。

    第四種第五種還是以這些原料釀製,區別是啥?配方、釀造工藝、窖藏時間等等。

    當然最終要的還是皇家特供和禦酒這些牌子。

    口味如何?皇上都說好!你還不信!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最後一個係類,那就是鐵器,中原王朝對付這些草原民族最有效的製裁就是鹽、茶和鐵的管製。

    特別是鐵曆朝曆代都是重點管控的物品,大明也是如此,但是現在時代變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