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四十七章楊嗣昌的建議(1/2)

作者:怕起重複字數:4896更新時間:2021-01-21 17:39:22

    潘河平乃是萬曆時期工部尚書,大明少有的水利專家潘季訓的孫子。

    他提出的束水攻沙法,還有分流治河法等等,可謂是總結曆代治水之經驗之後的再次創新。

    潘季訓還認識到了植被的固壩防沙的作用,還禁止沿河開采沙石等等。攫欝攫欝

    而潘河平提出的所謂‘四河分流三堤法’乃是推翻潘季訓的學說。

    潘河平總結潘季訓的學說,發現束水攻沙法雖然好,但是因為地方河堤加固沒有做好,而且淮河水量並不足以讓黃河流速加快到排出大量泥沙的水平。

    而黃河中上遊並沒有水流量大的河流,可以增加黃河水量。

    而黃河下遊隨著河床抬高,下遊河流裏的河水根本不能匯入黃河。

    所以潘河平總結潘季訓的學說,提出了四河分流三堤法。

    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海河流域淮河流域,還有原本的黃河故道加上現有河道,對黃河水進行分流。

    這個分流並不是一分了之,而是分段分區分時間進行分流。

    也就是說這些河流承接一段時間的分流之後,就會進行斷水,然後清理河道。

    而對黃河主河道,則提出了三堤法,也就是首先通過分流,把主河道清空,然後築石質內堤收束河道,使得黃河在枯水期的時候能增加水流流速。

    在內堤之外築中堤,在水流充沛的時候,可以防止河水漫過河堤,內堤和中堤之間是沉沙區。

    豐水期的時候流水,等到枯水期的時候就挖沙清河。

    在中堤之外,再築一道大堤,這個是為了防止出現洪水,其中中堤和大堤之間保留農田用地,但是不許百姓在中堤和大堤之間造房居住。

    如此四流輪換清理輪換使用,可以確保黃河河堤抬高。

    當然這個工程以前隻能是暢想,這種規模的工程,其難度絕對超越京杭大運河,耗費的人力物力,大明根本無力承受。

    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大明現在有錢了,潘河平把計劃遞交到統計司,統計司覺得這個工程可行,並且上交了東宮。

    太子看完之後也覺得是個不錯的想法,值得一試,至於工期和花錢的事情,朱慈烺倒是不在意。

    不就是百年工程麽!大明有的是時間,朱慈烺也有的是時間,更何況十年之後一期工程結束,這治理效益就出來了。

    當然朱慈烺在治河的基礎上有加上了植樹計劃,黃河泥沙過大,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中上遊的土地水土流失。

    控製水土流失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治本之策。

    反正大明現在又不缺耕地,不必圍著那些山溝溝開梯田。

    朱慈烺打算把整個山陝地區居住在黃土高原上搞梯田的百姓都遷移出來。北方有大片的土地等著他們開墾,還有走西口的習慣。

    中亞也需要這些人去駐守,大明缺的是人,不是地,與其守在山溝裏的幾畝梯田,能有幾百畝地幾千畝草場香麽?

    然後植樹造林,這個計劃也是一百年,甚至超過一百年。

    所以朱慈烺就提議把治理黃河納入五年計劃,也有了潘河平這個黃河治理司司正的官職。

    原本這隻是一場皇上和東宮爭權的遊戲,但是對於潘河平來說,其它的他管不了,但是有人想要動他的治黃工程,別說是一個工部尚書,就是內閣首輔他也敢懟回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