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百六十章真的有用麽(2/2)

作者:怕起重複字數:4112更新時間:2021-06-23 16:45:43

    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之後大明的大河流通航性都有增強,特別是大幹旱讓大明維護水網的成本大幅度降低。

    水運網絡基本已經成型了。

    所以第二個五年計劃,大明開始跳出河運網絡,也可以是補充河運網路到達不了的地方。

    還有就是新興的鐵路和水泥路這兩種高等級公路。

    這兩種路的規劃朱慈烺一直在持續關注親自設計,所以這個計劃都是按照朱慈烺的意思進行的。

    繼續翻頁第五章竟然是稅務改革

    朱慈烺有點意外,改革稅務?整個計劃把稅收分為三種,一種是生活必需品例如糧食等物資進口按照優惠稅收,出口則稅收加百分之三十。

    第二種是大明的優質商品進出口正常不變。如果大明有些商品自己有但是別人的更好,那就增加稅收讓別人失去價格優勢這樣就能保護大明自己的行業。

    第三種就是那些奢侈品,大明必須征收高額的關稅,用價格讓那些人減少相關消費,免得使大明百姓因此腐化。

    朱慈烺有些驚訝,這個基本上已經具備了現代稅收的雛形,通過稅收調節物價調節進出口的思想朱慈烺簡單的跟下麵聊過。

    這些人能夠慢慢的嚐試摸索朱慈烺就很欣慰了。

    朱慈烺點著稅務計劃道:“稅收這個事情關係很大,以大明這個體量來,稍微一點的政策變動都關係到幾十萬甚至幾百上千萬人的生死。

    所以改革要慎重,要仔細調查,要用於認錯,錯了不可怕,新的嚐試難免會出錯,但是不要因為怕認錯,依舊沿著錯誤的道路走下去。這保全了自己的麵子受傷的確是百姓。”

    孫傳庭躬身應是,朱慈烺繼續看下一個,下一個竟然是造船。

    而且不是發展造船業,而是限製造船業的發展。按照孫傳庭的調查,經過十年的發展,大明的造船業已經發展到畸形的地步。

    目前大明擁有三千噸以上的船台一千個,再建的超過三千,三千噸以下的船台更是難以計數。

    造船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已經成為大明從事人員最多,相關產業最多的行業,而且它還在持續不斷的吸納這人力資源。

    目前很多船上其實都是靠著皇家的訂單在支撐,特別是大船,隻有二十四商會和皇明商號才會訂貨。

    如果繼續任由發展,那麽不僅會浪費人力資源,也浪費了木料等等。

    所以孫傳庭計劃實行船廠分級計劃,對於能造軍艦的,能造海軍後勤船隻的為一級船廠,

    能造三千噸以上新式商船的為二級船廠,能造兩千噸以上商船的為三級船廠。

    然後能造一千噸以上船舶的為四級船廠,以下的為五級船廠,六級甚至七級。

    設立等級僅僅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以訂單和技術能力來進行升級,對於連續數年沒有訂單的船廠則會降級。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