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百七十九章他們說的對(2/2)

作者:怕起重複字數:4624更新時間:2021-07-03 18:35:11

    然後就是各衛所邊軍雖然軍餉被克扣,但是兩百個衛所當初太祖是把田地分給他們了,讓他們能夠自己養活自己。

    他們每年應該有四千萬到八千萬兩銀子的糧食產出,雖然大部分都被克扣了土地被挪用了,但是這個賬就擺在那裏。

    這就導致朝廷每年還要拿出近千萬兩銀子養活衛所。

    光軍費開支這一項,算上隱形開支,大明每年都超過一億兩銀子。

    然後官員俸祿,除了每年的俸祿、祿米、還有祿田,冰敬炭敬,火耗收入等等,還有各種的吃拿卡要,加派攤派收入等等,一年開銷也都數千萬兩。

    最後那幾百兩是下麵的人吃喝之後送上來的,也就是人家吃剩下的,維持大明朝廷正常運轉的錢,所以才顯得少。

    您隻往百姓身上加一文錢,發到部裏,就變成了兩文,到省布政使就變成了四文,道理州府就成了八文,到了縣裏就是十六文,縣裏在包稅給那些稅吏鄉紳,從百姓手裏收上來的時候就是三十二文。

    也就是說實際上崇禎八年的時候大明百姓大概承擔了兩億兩以上的稅收壓力,而所有的稅收又都是從田地上出。

    崇禎八年在冊的耕地隻剩下三億六千多萬畝了,百姓要承擔的每畝田租達到了近六錢銀子。

    這六錢銀子相當於一石多小麥,南方種水稻可能會好一點,但是北方百姓一畝地收的小麥也不過一石半,還要上交六成田租呢!

    隻有夏天再種點雜糧,賣了雜糧交了租子和稅收基本上一畝地剩下百十斤雜糧,包地十多畝,挖野菜才能湊夠一家幾口一年的口糧。

    南方富庶就是因為南方一年能收兩季稻子,每年有五石的收成,地主拿走三石,再賣一石交糧稅,每畝地能淨賺一石大米,賣了換雜糧,三五畝的收成就夠一家吃的,能攢下一點家底,但也僅此而已。

    老百姓一年到頭種地交了地租再交皇糧,根本不剩下什麽東西了,要是再碰上旱澇災害,或者重病匪患官府攤派,那隻有成為流民。

    剿流寇要錢,要錢就往田地攤派,攤派一下,更多的百姓成為流民,所以匪患剿滅不盡,官逼民反。

    現在大明雖然稅收達到三億兩,但是免去了農業稅,地租也降到兩成以下,百姓的生活才有了本質上的飛躍。

    至於稅收總量,還真的沒有增加多少,這些錢全靠工業生產和商業繁榮才實現。

    假如一個百姓自己種地自己吃,平時在家編些東西種點菜到集市賣,一年到頭一分錢的稅收都不用交。

    隻有大宗商品貿易才會產生稅收。”

    崇禎懷疑的看著朱慈烺:“不對吧,朕記得大明稅收不多,但是皇明商號掙的錢多啊,大明軍費更是大半都是皇明商號提供的,有人說大明的軍隊其實是皇家的私軍!”

    朱慈烺饒有興趣的看著崇禎:“對啊,本來就是皇家的私軍啊,有什麽問題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都是皇家的,那軍隊為什麽不是皇家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