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跨海電報線(2/2)

作者:怕起重複字數:4494更新時間:2021-12-31 20:12:18

    大明雖然沒有進入電氣化改造階段,不過皇宮作為大明的中心,這些高科技研究成果自然優先給皇宮用上了,電燈的原理並不複雜,電風扇也是一個簡單的電機而已。

    朱慈烺最高興的還是電話的研究成功,這個對於大明來說是一個重要的事情。

    電話的原理非常簡單,把聲波信號動過震動石墨電阻轉化成大小不等的電流,然後在另一邊的揚聲器上顯示出來。

    而大明的電喇叭已經使用了很多年,現在技術已經成熟,而電話機經過這些年的試驗也已經開始走向成熟。

    大明的第一條電話線正是從皇宮到軍部的。

    隻是朱慈烺並沒有開始大規模的推廣電話。

    一個相互通話的電話容易搭建,但是想要大規模的普及就需要交換機了。

    按照大明皇家科學院的設計,一部電話需要三個電路,一個是說話電路,一個接聽說話的電路,還有一個是信號指示電路。

    信號指示電路在電話機內裝的是一個小型的發電機,當有人需要打電話的時候,用力搖動手柄,然後交換站的指示燈亮起,這邊的交換室就會接聽,然後你在告訴他你要給誰打電話,交換室就會把你的這個電路連接上對麵的要接聽的人的電路,你這邊的電路就會連接然後鈴聲是連接接聽電路的,鈴聲響起代表有電話打進來。

    然後你拿起電話接聽,那個鈴聲電路正要設計在放接聽電路的那個地方有一個彈簧開關,隻要一拿起聽筒,鈴聲也就掛斷了。

    聽著並不複雜,但實際上這裏麵涉及的零件非常多,而且這個交換室也不能有太多的接口,因為人力不可能一下子控製那麽多的信號交換。

    而且這個電話裏麵有好幾個電路,大明的電池技術還沒有那麽強大,一個是距離不能太遠,另一個是成本太高。

    技術雖然成熟但是離普及還有一段距離,大明還需要一次新的電池技術革命才能讓電話機進入大規模普及。

    相比起電話,電報無疑就省錢省心的多了,而且電報技術已經成熟商用,大明的電報線路主幹線已經快要完工了。

    為了進行遠距離跨海傳輸,朱慈烺還特意建設了直流電發電站,為電報線路當能源。

    一開始大明的電報都是使用電池作為電源的,但是使用的過程中發現電池的消耗越來越大,而且生產電池的原料非常不容易獲取。

    皇家科學院那邊就提出了用直流電發電站代替電池的辦法。

    朱慈烺一開始不懂,後來經過解釋他才明白,其實不管用電池還是用直流電發電機,這隻不過是一個電信號來源,而發報器就相當於是這個電路的開關,發報器按下指示燈亮起,這個電路就通了一個信號就傳出了。

    所以兩者根本沒有區別,而直流電機是可以使用蒸汽機進行帶動的,隻不過需要燒點煤就好,燒煤可比電池便宜多了,而使用直流電機之後,電報機的電壓就增強了很多,傳輸距離就不再受電池大小的限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