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三百四十章炮廠分家(2/2)

作者:怕起重複字數:4456更新時間:2022-01-07 20:24:37

    而且這種一百二十毫米和一百五十毫米的重炮還是戰略級炮兵,裝備的規模非常小,大明目前的戰略炮兵隻有一個師的編製,就是皇家禁衛軍炮兵師。

    全師的火炮數量不過三百門而已,裝備上,革新的動力自然不足。

    所以陸軍主要研究方向是小炮,六十的,八十的,一百的,這些炮才是陸軍的主力研究方向。

    怎麽才能不降低威力的情況下減輕重量,怎麽確保在機動中能夠擁有優秀的越野能力,怎麽保證戰場上內快速轉運,快速拆卸,快速修複等等。

    而且陸軍火炮還向著快炮的方向演進,追求的是短時間的火力覆蓋,至於準確性,這對於陸軍炮來說都不是問題,陸軍陣地那是穩定的。

    海軍的火炮則追求的更大更準,他們在船上設計,每一毫米的波浪作用在炮上那都是幾分的差距,到了射出的火炮上就是幾十米甚至幾百米的誤差。

    總之兩方各方麵的追求都出現了不同,所以雙方分家也是勢在必行。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明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不能隻有永平具有造炮能力,那要是有個意外怎麽辦?

    為了迎合陸軍的需求,朱慈烺打算在營口設立新的兵工廠,專門生產陸軍火炮。

    為什麽選擇這裏,首先大明的兵器製造不能離開渤海灣區,而京城附近並不適合放置炮廠這樣的高汙染企業。

    再說了,京城即不靠近煤炭也不靠近鋼鐵,隻是為了安全就把廠區設立在京城,那就有點扯蛋了。

    而營口就不一樣了,遼東不缺煤也不缺鐵,營口港又是遼河口最大的港口,也是大明渤海灣除了天津之外第二重要的港口,關係著整個北疆的安全穩定。

    這些年隨著運河的修通,營口港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都稱其為小揚州,不過現在已經沒有人說了,因為營口已經發展到不需要借任何人的名氣來增強自己的牌麵了。

    現在人家就是營口,渤海灣第二大港。

    有鐵有煤有人,這樣的地方又是在渤海灣內,自然是京津地區重工業轉移的良好承接城市,現在那邊有事關內,正需要不斷的注入新產業。

    其實渤海灣還是有不少大城的,例如金州港,那裏作為禁衛海軍的錨地,渤海出開口兩個門牙之一,發展潛力還是很大的。

    不過在鐵路沒有修通之前,那裏隻能是海上一個重要的休息站點,還不能成為整個遼東半島的出海港口。

    登州港以前作為大明水師的重要駐地,不過隨著威海衛和金州港的開發,登州港的重要性不斷下降。

    除了這幾個大港之外,渤海灣還有位於山海關的秦皇島港,還有位於遼西走廊北端的葫蘆島港等一大串的港口。

    而且渤海灣作為大明最大的工業集中第,最發達的地區,科技的最前沿,京城所在地,各城市發展的都不錯,人口都在增長狀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