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013馭下(1/3)

作者:萬木春字數:8012更新時間:2023-10-28 18:35:12

    崇禎二年十二月初九日,鄭義集合八十餘名青壯宣布瓦窯勞役結束,自今日起恢複隊列訓練。

    八十餘青壯響起一片哀嚎聲,單是刺骨寒風就吹的手腫臉凍,何況煩瑣訓練隊列忽疾走忽靜站,疾走時汗水踏濕鞋襪融化冰渣,靜站時濕漉漉衣袖凍成冰錐,寒冬之日操練真可謂比瓦窯洞可怕十倍。八十餘青壯大抵皆是田間二郎,習慣農忙冬閑,哪曾受過這般罪,暗裏偷偷摸摸想做逃兵,白日千方百計想罷訓。可追隨鄭義二十餘日,青壯逐漸熟悉鄭義性格以及超強武力(位麵基地臨時加持),鄭義平時似乎文質彬彬如書生,可脾氣上來絕對是殺伐果斷的主,說殺人就殺人,絕不猶豫含糊分毫。

    青壯們曉得鄭義以實事求是精神治軍,凡事決策之前準許新兵任意發言議論。

    於是,有人借此舉起延長瓦窯時間緩兵之計:“將軍,咱們不挖崖窯嗎?”

    鄭義眨了眨眼:“什麽崖窯?”

    青壯喊話後稍稍畏懼退縮,見鄭義沒責怪複又壯膽解釋:“米脂山川多又臨近邊疆,韃靼襲擾頻繁,咱們山民為防虜患,常常數戶十數戶合股,選地勢險要高崖挖隱蔽窯洞,用以藏糧食藏金銀藏家產,即謂崖窯。崖窯隻留一出入口,設吊橋、陷阱、地道,探知韃靼襲來,山民呼嘯逃亡崖窯,守住出入口與韃靼作戰;若是不敵,就撤下吊橋,退入崖窯;再不敵,就從地道逃亡。”

    鄭義了然。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明際陝北戰亂頻繁,睿智山民因勢修建崖窯以亂中求生。想想,崖窯的確是抵禦韃靼、馬賊等襲擾利器,有入口、吊橋、地道三關,大抵能夠等到官兵趕來破賊——如果官兵肯來的話。不過鄭義卻沒有必要效仿先賢,位麵基地無限供給超越時代百年的各式槍械火炮,何至於畏懼小股韃靼、馬賊、流賊侵襲?而真若大股兵馬追剿,區區崖窯也無濟於事,那時還是繼續流動作戰好。一念至此,鄭義微笑駁回青壯提議:“流賊流賊,貴在一流字,敵進我退,敵逃我追,躲入崖窯是沒前途的。為何要你們拚命訓練,就是為了跑啊,打不過也要跑得過,打過就不能讓敵人跑了。要想戰時少留血,隻有平時多流汗,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是必須的。”

    青壯們紛紛失望歎氣,今日罷訓罷不成咯。

    鄭義招來李鴻基命令說:“繼續操練,鞭子抽起來,誰偷懶就狠抽。不要婦人之仁玩虛弄假,那是害人,戰場一人熬不住,全軍都得陪他喪命。”

    李鴻基聽令吹響口哨,熟練帶隊越河南去訓練。

    鄭義想了想,忽又令人喚回提議修崖窯的那名青壯,審視青壯相貌覺得有點眼熟,依稀記得似乎是當日果斷追隨李鴻基造反的七人之一:“袁宗第?”

    袁宗第條件反射並腿行禮:“到!”

    鄭義示意袁宗第放鬆:“陝北崖窯多嗎?”

    袁宗第點頭回答:“非常多。”

    鄭義眉頭皺起:“遍地都是?”

    袁宗第答說:“差不多。”

    鄭義眉頭皺的更緊,他有位麵基地利器理所當然鄙棄崖窯死守,可若崖窯搖身一變成為敵方,卻登時變為巨**煩。山民能借崖窯躲避戰亂,地主團練武裝自然也不蠢,倘若陝北遍地都是團練崖窯,除非戰略放棄廣袤山川,否則豈不意味著需要一處一處攻克?那該多麻煩,該浪費多少人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