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九章 男人之誼(1/2)

作者:漢風雄烈字數:7332更新時間:2020-02-26 07:45:12

    第二更。求收藏!!!

    老了麽?李元清苦澀的一笑,心中長歎,這還不都是兒女鬧得?

    “唉,不這些了。”揮了揮手,像是要掃去心頭的那些煩心事一樣,李元清前麵一引路,對陳詩道:“咱先去那邊坐一坐,歇歇腳,然後再回家。你嫂子在家都已經準備好了,今日你我不醉不休。”原先兩家距離的很近,常常都有往來,甚至每日都能相見,可現在陳詩全家已經搬去武昌多年,往來也就隻剩下年節和壽誕了。

    陳詩看著強作振奮實則低沉的李元清,心中也暗自酸楚。實話,他挺理解李元清苦衷的,這才是半年時間不見李元清就像是老了十歲一樣。陳詩雖然是門戶出身,可如今他早已出人頭地,閱曆經多也見多識廣,很清楚大族弱旁支麵對宗族強勢主家時的‘脆弱’。

    然而……事關自己侄女的一生,這一言憋在心中總是不吐不快。步行間,陳詩臉色鄭重的向李元清道:“兄長,你家叔母那侄孫弟知之甚詳,實非是盈兒良配,此事萬不能應下,否則毀的就是盈兒一生!”

    月前,李元清帶著二子和女兒前去了隨州宗家一趟,這二兒子李永成去隨州自然是為了進宗中族學,可女兒前去卻是要給人家麵相的。

    李元清的父親是隨州李氏上代長房的長子,但卻不是嫡子,他祖母僅僅是一個丫鬟出身的妾。現在隨州李氏掌家的是李元清的二叔,他的這個叔母,就是他二叔的夫人。

    李元清二叔現在已經告老還鄉,但之前身上頂的是正三品的頂戴,而且因為做過武昌府的教諭和湖南學政,所以在湖南湖北兩省間的士林中很有聲望,自然也襯得隨州李氏門第更高。三個兒子兩個入仕,雖然其中一個是以舉人入仕,可也做到了隨縣教諭。(縣一級正八品)也證明李氏後繼有人。

    其夫人袁氏,出身大族,是安陸望門,現在袁氏一族中雖然沒有三品以上的省級大員,可四品銜的督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卻有一個(侄子),而且年歲不大,上升空間相當充裕。

    袁氏夫家母家皆是興旺,為人也就相當的傲橫,在外對人還算得體有禮,可在內對起李氏的旁支卻是相當的不客氣。

    現在她的一個親侄孫,也就是做給事中的那個侄子的兒子要結親,袁氏尋摸著要繼續加強兩家人的聯係,袁氏、李氏兩家掌家人也都有這個意思,所以這親事的籌排就落到了袁氏的頭上。

    袁氏自家找不到合適的,幾家強勁的旁支她也不願牽這個線,所以思來想去苗頭就打在了李元清家。她也知道李元清有個漂亮女兒,而且起來李元清也是未出五服的至親,並且他那一門實力委實弱,就算是結下了袁氏這樣的親家,也妨礙不了他們長房的地位,甚至連於外的幾支較強的旁支都比不上。

    官本位思想在中國一直以來都是根深蒂固,當官的隻要想錢就向來不缺錢,尤其是在當今這樣寬裕闊綽的大環境下。李元清的那些錢財,無論是李氏還是袁氏,這樣的百年望族根本瞧不上眼。

    四品銜的六科給事中,放到地方上來還是很有分量的,可在北京城卻是一隻較大的蟲蟻而已。那人根本不敢把子孫放在京城,所以這個袁氏子出自安陸進而入了湖北省直省書院——江漢書院學讀。

    這江漢書院在湖北就如荊南書院在襄陽,國子監在全下,那是一省頭籌,是省學。每月皆有官課,上自總督下到武昌知府,一應官員每月講課一次。江夏縣、漢陽縣令等亦來講課。

    可以整個湖北有門路的人家的子孫,多是把兒孫送去江漢書院讀書,即便是李氏族學,隻要考中秀才者也都要送去江漢入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