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章祖墳(1/3)

作者:魯班尺字數:7474更新時間:2020-02-27 18:37:52

    時值1975年暮秋,江西婺源南山腳下,一株高大的老槐樹下,圍著一群村民,大家都仰著臉瞧著粘貼在樹幹上的一張布告。

    布告上寫道:根據縣革命委員會指示,凡位於通往靈古洞的墳墓須於十五日內自行搬遷,屆時仍未搬遷的墳墓將視為無主墳,由鎮革委會組織基幹民兵統一鏟平,希革命群眾踴躍配合。落款是婺源縣南山鎮革命委員會,下麵蓋有鮮紅的大印。

    寒生從人群中擠了出來,匆匆向家裏跑去。

    朱寒生今年二十歲了,平日裏在家中跟著當赤腳醫生的父親學徒,做些上山采藥、搗臼配伍等瑣事,雖然性格內向但人卻老實忠厚,村裏的老人們都很喜歡他。

    村東頭的三間茅草房是他的家,門前種著些黨參柴胡等中草藥,大黃狗懶洋洋的伏在門檻上。。

    “老爹,鎮上來人貼了告示要限期搬祖墳啦。”寒生還未及進院就先喊了起來。

    “噢。”屋內應聲道。

    父親是村裏的赤腳醫生,醫術一般,但醫德很好,周圍十裏八村的老表都找他來看病,一般的病都不去鎮衛生院。

    屋內光線暗淡,父親坐在椅子上手握石杵在藥缸中搗藥,四下裏散發出一股植物根莖的土氣。

    “老爹,為什麽要把靈古洞前麵的墳墓都搬走呢?”寒生問父親。

    父親搖了搖頭。

    “我們朱家祖墳葬在靈古洞那兒有好多代了吧?”寒生憧憬著說道。。

    “是啊,年代太久遠,我們也隻能管到曾祖父那一輩兒了,讓我看看,明天是庚戌日,適宜破土遷墳,我們就明日辰時去吧。”父親手指掐算著說道。

    寒生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是父親一個人辛辛苦苦的將他拉扯大,靠著一點祖傳的醫術,勉強度日。舊時的中醫,多少都涉及點風水術,以前父親也給別人相過陰宅,後來在文革中遭到了批判,說是封建迷信,打那時起,父親就再也沒有提過這檔子事了。

    “老墓裏能有點什麽就好了。”寒生自語道。

    “咱家子窮,老墓裏除了一把骨頭還能有什麽?別胡思亂想了,對祖宗不敬。”父親瞪了他一眼。

    當晚,寒生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挖老墳是個稀奇事,想到此,他就興奮不已。。

    ·

    清晨,院子裏的雀兒嘰喳個不停,寒生早早的生火,煮了些紅薯稀飯,日子艱辛,他還是多抓了把米放進鍋裏,今天不同於往常。

    吃完飯,他和父親扛著鋤頭鐵鍬雨傘和幾條布袋子出發了。

    婺源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也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故裏,放眼望去,鬆竹連綿不斷,掩映著白牆灰瓦、飛簷翹角的徽派明清古建築,炊煙嫋嫋,靜得像是一幅田園山水畫。

    翻上一座山頭,回眸眺望西南方向,當年朱熹回鄉掃墓時親手栽植的古巨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已逾800餘年,依然默默的矗立在文公山上。。

    “跟上,快要七點了,別誤了時辰。”父親在前麵催促道。

    寒生戀戀不舍的轉身跟上,難怪有人說,婺源是中國最美的鄉村,這是斷然不假的。

    前麵是一片碧綠的毛竹林,從竹林中穿過,就是有名的靈古洞了。這一帶的山體都是石灰岩,江南雨水又多,侵蝕出許多的溶洞,靈古洞是其中最大的,據說從未有人進到底過,單單站在洞口,就會感到有一股陰風襲來,小孩子們更是不敢接近,傳說那黑黑的洞口會把小孩子吸進去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