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零三章(1/4)

作者:魯班尺字數:9342更新時間:2020-02-27 18:38:37

    懸崖峭壁下的穀風寒氣嗖嗖,寒生一米米的降下,由於穀中常年霧氣大,石壁上長滿了青苔,滑溜溜的,散發著一股苔蘚味兒。

    十多分鍾以後,腳下傳來了流水聲,月光下,峭壁上赫然出現了一個寬大的石洞,一小股泉水自洞裏向外流下,反射著清冷的月光。洞中黑黝黝的,不知有多深。

    寒生雙腳踏在了洞口的石地上,這才稍微的鬆了口氣。他先以手電光四下裏照照,洞內十分的寬敞,石壁上也都生滿了青苔,向洞內深處照去,前麵一片霧蒙蒙,看不清究竟有多遠。

    寒生解開了腰間的繩索,然後向洞內走去。“骨碌碌”一聲響,腳下踢到了什麽,手電照去,那是一個骷髏頭,與月湖水底下的一樣,是一種齧齒類動物的顱骨,隻是超乎尋常的大。

    洞內溫暖如春,一小股山泉沿著洞邊汨汨流淌著,寒生感到湘西老叟住在這洞中除了潮濕之外,還是蠻暖和的。。

    寒生繼續向裏麵走去,怎麽見不到劉今墨呢?

    自苗寨走來天門山的一路上,寒生曾向麻都詳細的打聽了有關鬼穀洞的情況。

    鬼穀子是戰國時期人,本名叫王詡,民間稱為王善老祖。他是我國曆史上縱橫家的鼻祖,蘇秦、張儀、孫臏、龐涓都是他的門生。鬼穀子既擅長於縱橫之術,更兼有陰陽家的祖宗衣缽,預言家的江湖神算,所以世人稱鬼穀子是一位奇才。他著有《鬼穀子》一書,又叫做《捭闔策》。這位鬼穀先師,曾經在天門山鬼穀洞隱居修煉。

    據清朝道光時的《永定縣誌》記載,此洞內為幽深的石室,下有清泉流淌,鬼穀子曾經居此修習《易經》,石壁上還保存著甲子篆文。《永定縣鄉土誌》又描述說:“鬼穀洞位於天門山絕壁,曾有砍柴的樵夫偶然進入洞內,看到壁上的字畫如篆文,離奇而不可辨認。想再深入,洞內雲氣大作,無法前進。。樵夫下山講起此事,曾有好奇的人想前往鬼穀洞內一探究竟,結果卻一去不歸,自此,無人再敢前去。”

    寒生將手電光朝石壁上照去,除了青苔之外,未見有什麽篆文之類的字跡,古人記載的東西也未必都可靠,像苗家傳說鬼穀洞內有臉盆大的蝴蝶和磨盤大的蝙蝠,根本看不到,倒是那齧齒類的動物則肯定會有的,那可是湘西老叟的食物呢。

    前麵石壁上有個人影一晃,似乎又不見了,寒生心裏一緊,壯著膽子走到了石壁跟前,以手電光仔細照著。

    石壁上出現了一個酷似古代老人的頭像,麵容清瞿,頭挽高鬢 ,下巴微翹 ,五官清晰。寒生伸手摸了摸,竟是天然生形成的,真的是天地造化啊。

    寒生默默地端詳著石壁上的老人頭像,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鬼穀子麽?寒生心中生出些許敬畏感,向後退了幾步,腰間撞上一根石筍,拿手電照了照,奇怪,這石筍尖上怎麽光溜溜的,與南山靈穀洞內的石筍不一樣,好象是天長日久被人手摩挲而成。。

    寒生照了照石壁頂,那裏並沒有下垂的石鍾乳,那這孤零零的石筍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他用手推了推,石筍似乎存有間隙,是可以活動的。寒生把手電筒撂在了一邊,然後雙手捧住石筍,用力的左轉轉右轉轉,“吱嘎……”一聲,石筍竟然轉動了半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