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零四章 銀岩頂(中)(2/2)

作者:山村戶口字數:6362更新時間:2020-02-29 05:35:17

    銀岩湖邊上的山澗還有一條高高的飛瀑,就像一條銀色的簾子掛下來。瀑布巨大的衝擊力砸在下麵的岩石上,發出巨大的水擊聲。

    飛瀑的下麵,周福榮居然還找到馬安石,樂得他趕緊挑了幾塊體積小,質量好的。根據他的介紹,馬安石也是一種奇石。

    馬安石多采掘於河底數十米的深處,曆經千百萬年的水流衝刷磨礪,石紋清晰別致,帶有很濃重的水流波紋的痕跡。石表細潤光潔,仿若塗抹了釉漿的古陶瓦器,令人思古幽情頓生,有黝青、黝黑、土黃、淡藍、青灰、古銅等色澤。

    其大者高逾尋丈,重達十餘噸,或如連雲疊嶂,峰巒窟穴,極富神韻;或突兀高聳,形狀奇異,置於苑囿館舍之中,以映花木池塹,殊為不俗。小者則二三尺許,石上紋理溝壑吞吐變化,偉岸強勁之中又有幾許圓潤的婉約;或端方平直,粗獷而不凝滯,作為文房中鎮壓紙張或書籍的鎮紙,亦有警醒自己處世行事須方正不苟的意趣。

    “這些馬安石應該是受到飛瀑長期的衝擊而形成的,這幾塊還不錯。其實,最好的還是那塊最大的,可惜拿不走。”周福榮還有些貪心不足地說道。

    “這石頭很值錢?”一個遊人虛心請教。

    周福榮的表現機會來了,繼續口沫橫飛:“在懂行的人、喜歡的人看來,它們就是寶貝,很值錢。在外行人看來,也不過是一塊石頭而已。鑒賞馬安石,一般就從三方麵下手:‘形、紋、質’”

    從周福榮的解說中大家知道,馬安石其形以景觀石居多,肖似人物花鳥、飛禽走獸的象形石很少。以邊棱清晰,溝壑吞吐,怪異迭出,水波紋痕跡變化豐富的景觀石最為誘人。其紋則是以層次分明,造形呈現流動感,具有傳統審美中的“皺、瘦、醜”。給人有節奏變馬安石的硬度約為摩氏5.5度,石質較脆,以水洗度好,石膚柔膩光潔,具有油脂光澤為佳。

    國內很多地方都有石燕洞,這裏也有一個,隻是看起來沒有什麽太特別的地方。有興趣,或者好奇的人鑽進去瞧了幾眼,然後驚叫著跑出來。

    “裏麵有蝙蝠,太可怕了。”一個遊客心有餘悸地說道。他跟著進去,突然感覺頭頂有黑影掠過,抬頭一看,就發現不少蝙蝠懸掛在洞頂上麵,好像隨時都會掉下來一樣,嚇得他尖叫一聲,然後沒命地竄出來。

    “你一個大男人,鬼叫什麽?沒看到人家那個美女很淡定嗎?”他身邊一個朋友沒好氣地說道。

    “誰說男人就不能怕蝙蝠的?”那人振振有詞地說道。

    這話楚家強倒也讚同,就像他害怕蛇一樣,那種害怕是深入骨髓的畏懼。盡管知道有些蛇沒毒,但看到那樣子,就感覺渾身雞皮疙瘩加上寒毛都炸起來。

    (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隨身山河圖》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