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71章 世子爺盯著你們那 (第五更,求訂閱)(1/2)

作者:無語的命運字數:5000更新時間:2020-09-01 22:37:18

    盡管災年糧價上漲本身就很平常,可奸商們總會哄抬糧價,趁機博取暴利。崇禎十三年大旱,當然也是如此,過去的幾個月裏,糧價也越來越高,原本一石米要二兩的銀子,現在一石卻要六七兩,甚至更多。

    其實嘉靖直到萬曆早期,一石米不過隻值半兩銀子,要是豐年還能再便宜一些,就是崇禎早年間的年景,一般一石米糧也隻要一兩銀子。

    可是這幾年各地旱蝗不斷,災荒連年,再加上土寇橫行,北直隸、山東接連被建奴搶掠一番,糧價自然也是越來越離譜。況且崇禎十三年,非但北方旱,就連號稱魚米之鄉的江南,也是大旱之年。

    大江南北糧食減產,直接造成了糧食供應的不足,當然也進一步推高了糧價。

    “……住在濟南門外在磚廠裏務工的黃貴蓀將前一日的工錢,80文錢交給妻子黃李氏,囑咐她去相近的“戴義順”糧店買一升糧。黃李氏到達糧店時,夥計告知糧價已漲到每升85文,餓了幾肚子的黃李氏絕望地跳了河。黃貴蓀晚上回家,悲不自勝,抱著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也投水自盡。”

    聞言,朱國強愣了好一會,他沒有想到居然會發生這樣的慘禍。其實在史書中,這種事情實在是再常見不過了。

    但是,真的麵對這一切的時候,總還是無法適應。

    “在德州,有一家六口絕食兩,出門乞討,苦苦乞討了一整,一無所獲,一家人就用僅剩的一點糧食和著砒霜煮了一點稀粥分食。第二正午,鄰居發現異常,撬門而入,一家六口整齊的躺在床上,都早已斷氣了。”

    ……

    盡管閻爾梅稟報的隻是宋學朱信中提及的幾個慘事,但是駭人聽聞的慘事,卻在朱國強的心底掀起了一陣驚濤駭浪。

    “怎麽會這樣?不是開粥棚了嗎?”

    “世子爺,粥棚是設在安置所裏的,這些自殺的都是城中的平民……現在糧價越來越高,尋常百姓的收入,實在是難以為繼啊!”

    見世子爺沒有話,閻爾梅便道。

    “宋巡撫在信中稱,現在的糧價已經高達八兩一石,就是江南魚米之鄉,也高達六七兩,再這麽下去,每都會有百姓餓死!”

    “官府賣平價糧了嗎?”

    朱國強問道。

    “宋巡撫已經令各府縣,每放100石米糧平抑糧價,要不是有這些官府的平價糧,山東的糧價不知道會漲到什麽地步。”

    罷,閻爾梅又歎道。

    “世子爺,其實現在最要緊一個是讓省內的糧商不得漲價,二來就是必須要有糧食,年初世子爺在濟南還存在60餘萬石糧食,可現在隻剩下不到一百三十萬石,這些糧食既要救濟流民,又要發放工糧,再加平抑糧價,早晚有用完的時候,要是用完了的話……”

    不等閻爾梅把話完,朱國強就沉聲道。

    “立即以我的名義給山東所有的大糧商傳個口信,從現在起,山東糧價,對比兩個月前的糧價,但凡漲幅超過一成的,我就直接派兵抄了他的糧行,我到要看看他們是要錢還是要命。”

    反正對於外界來,自己蠻橫不是一兩的了,朱國強也不擔心朝廷的責罰,畢竟,現在自己幾乎等同於半獨立的軍閥。

    “至於糧食……”

    這個時候,朱國強又一次想到了東南亞,想到了當地的米糧,其實,大明一直有從國外口大米的傳統,早在萬曆年間,因東南沿海因人口劇增及商品經濟發展而造成的“產米不敷民食”,就有海商從海外進口大米緩解糧食危機。也就是所謂的“東米不足,西米濟之,西米不足,洋米濟之。”。

    “用卿可知道,福建等地窄人多,百姓以什麽為食?”

    “世子爺?”

    ““東米不足,西米濟之,西米不足,洋米濟之。”,洋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