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70章 忠心耿耿群臣相 (第一更,求訂閱)(2/2)

作者:無語的命運字數:5022更新時間:2021-05-02 00:33:26

    朱國強掃了他們一眼,道:

    “怎麽,以你們看來,朕要是同意德藩移國,就是不孝了?”

    “臣等不敢!”

    眾臣紛紛言道:

    “臣等以為我大明以孝治下,陛下理應為下表率!”

    朱國強一下子明白了,這是在拿高帽子往自己的腦袋上扣呢!

    這些個官員一個個的的什麽為下表率,一個勁的把“孝道”掛在嘴邊,看似沒有指責自己不孝,可是要是照他們這麽一,德王要是去了海外,估計自己可真就不孝了啊!

    曆朝以來,當皇帝的那是一個累,既要防著武將,又要防著文官,不是考慮打這個,就是考慮壓這個,尋思拉攏那個,整算計的著實辛苦。

    不得不,想當相有為的君主,累得很!

    可歸根到底,還是當皇帝的沒有弄清楚自己的職責,就像防著武將一樣,除了安祿山之外,古往今來,太平盛世裏頭,有幾個武將作亂的?

    當皇帝的最好是平衡,平衡好權力。

    相比於武將,文臣專權才是最普遍的現象,對於皇帝而言,最重要的是什麽?就是平衡好文武之間的關係,隻要平衡好他們之間的關係,用勳臣與武將平衡文官,令其不能一家獨大,這個皇帝作起來也就輕鬆了。

    掌握不了軍權的文官的,屁都不是!

    但是朱國強似乎忘記了一點,這些文官都是久經宦海的主,他們最擅長的是什麽?

    就是權謀!

    而所謂的權謀,其實是最沒用的東西!

    權謀之術來源於法家。法家理論區分為“法”、“術”、“勢”。“術”就是“權謀”傳申不害精於此“術”。後世很多人覺得“權謀”無所不能,似乎隻要會了“權謀”,就可以操縱一切。但是法家的老祖宗韓非子卻認為,“權謀”是一個成的東西。在法家看來,“法”、“勢”才是重要。“法”是皇帝操縱臣下和臣民的手段,“法”是皇帝意誌的體現,誰不服從,就可以抓誰。而“勢”也很重要,所謂勢,其實就是那個地位。縱觀曆朝曆代皇帝,實際上賢君少,昏君、暴君乃至於幼子登基,這些人怎麽能夠懾服群臣就是要用勢。百官跪著的不是某個人,而是這個地位,是這個皇權的標誌。如果這個龍椅之上,隻是一個幼童,百官盡管都高於他,他也跪下喊萬歲。隻有在“法”和“勢”的配合下,所謂權謀才是有用。

    隻有在“法”和“勢”的配合下,所謂“權謀”才是有用的。

    可為什麽,在大明,文官可以製約皇帝?

    不是文官製約了皇帝,而是文官用大義去製約了皇帝。

    就像現在,他們一上來就給皇帝戴上了一個“孝”的高帽子,我大明以孝道治下,沒錯啊。

    你要是一意孤行,那就是不孝,皇帝不孝,怎麽治下?

    你瞧,直接把皇帝給埋進坑裏了!

    這就是文官們的權謀。

    事實上,縱觀有明一代,皇帝昏庸也好,英明也罷,往往都會被迫或主動,或被動的被文官給忽悠進這個大義裏頭。

    嘉靖有手腕吧!

    可在“大禮製”時,那也是戰戰兢兢的才爭了個兩敗俱傷,到最後幹脆來個眼不見心不煩,專心修仙去了。

    至於萬曆來,他一輩子最想的是什麽?

    前期勵精圖治,後來雖然因為兒麻痹症有損威儀,不能上朝,但在“國本之爭”中,也是爭了個心灰意誌,來了個幾十年不上朝。

    這兩位皇帝在明朝,起來也都是頗有手腕的主,可即便是強他們,在文官的麵前,想要達到目的,那也是難的得很。

    到最後,都是選擇了退避三舍!

    做皇帝做到這份上,夠可憐的嗎?

    文官們是用“權謀”把皇帝逼到這份上的嗎?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