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八章 盲剪(1/3)

作者:青城無忌字數:7290更新時間:2020-04-17 19:13:47

    行內有一句老話,剪輯師是三度創作。劇本是第一度,拍攝是第二度,剪輯是第三度。高明的剪輯師操刀,一部平庸的片子可能煥發出新的活力,一部沉悶的文藝片可能會變得懸念迭出。

    有的時候根據需要剪輯能夠顛覆一部影片,甚至能把影片改為另一個類型片,比如隻要素材足夠多,可以把一部青春片剪成驚悚片。

    影片大剪輯概是這個流程,排序、粗剪、初剪、精剪。

    張然對著燈光,將素材迅速拉了一遍,把需要的鏡頭選了出來,然後將電影膠片按照故事的發展進行排序。

    排序其實就是選擇故事的敘述方式,用最好的方式敘述故事。剪輯師跟文字編輯一樣,隻不是拿鏡頭當單詞使,重新遣詞造句。比如兩個人在餐廳對話的戲,可以先給全景,把人物所處的環境告訴觀眾,然後給特寫鏡頭,進行對話;也可以先給特寫鏡頭,交待人物,告訴觀眾是誰和誰在對話,然後再給全景,交待環境。剪輯師將相同的鏡頭用不同的方式組合成片段,每種剪輯方式都能營造出不同的氛圍,甚至講述不同的故事。

    現在張然剪輯的是一部三分鍾的短片,他不打算在剪輯的順序上耍什麽花活,直接按照正常的邏輯順序走。

    確定鏡頭的順序之後,就是粗剪。張然拿起第一個鏡頭的膠片仔細查看,這一次他看得非常仔細,一個畫麵一個畫麵的看,以便找到最好的剪輯點。

    所謂剪輯點就是在什麽時候進行鏡頭的切換。選擇剪輯點是剪輯最重要的一步,剪接點選擇恰當,可以使全片人物動作連續,鏡頭轉換自然流暢,內容符合生活的邏輯和觀眾的視覺欣賞習慣。剪接點選擇不當,可能會使片中人物動作別扭,或表意重複,或節奏拖遝,甚至使畫麵內容違背生活的邏輯,讓觀眾感到費解。

    張然平常選剪輯點主要看演員在哪裏眨眼,找到演員眨眼的位置。因為眼睛是靈魂之窗,眼瞼是腦和嘴的同步性之窗。如果演員足夠優秀,那麽他們眨眼時說明人物的心緒在改變,這樣可以決定應該在什麽地方進行剪切。

    這種方法源自於剪輯大師沃爾特-默奇,他是南加大的老師,是《英國病人》、《現代啟示錄》、《教父3》的剪輯師,曾經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剪輯獎。他將自己的剪輯法寫成了一本書叫《眨眼之間》,這本書是英美各大學電影專業學生的必讀教科書。

    不過張然現在是直接看膠片選剪輯點,膠片的畫麵隻有35毫米,不可能看清楚人物是否在眨眼睛,因此他采用了另一個選擇辦法,看人物的動作,找到人物動作開始和結束那一幀,以此來選擇合適的剪輯點。

    電影的第一個鏡頭是推鏡頭,首先出現的畫麵是辦公室的場景,是全景鏡頭,然後鏡頭斜著向前推,男主角出現在鏡頭裏,畫麵就變成了中景鏡頭;鏡頭繼續向前推,變成近景鏡頭,最後當男主角在鏡頭中心時,就成了特寫鏡頭。

    這個鏡頭先是對著辦公室拍了大致一秒鍾,然後向前推,選擇剪輯點比較容易,張然就以鏡頭向前推的一瞬作為開始的剪輯點。

    鏡頭結束的時候,主角處在鏡頭的中心,做了一個深呼吸的動作,因此張然就以主角深呼吸結束的那一幀作為這個鏡頭結束的剪輯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