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60章 對話賈科長(1/3)

作者:青城無忌字數:8004更新時間:2020-04-17 19:17:03

    ()

    

正文第360章對話賈科長

    下一章

    侯孝賢端著杯子,饒有興致地看著眼前兩個神采飛揚的年輕人。

    張婧初的眼睛亮晶晶的,含笑看著張然。她特喜歡看張然講話,一旦講起有關電影的事,真是神采飛揚。

    賈章柯在電影圈浮沉好些年了,不是個輕易被人說服的人:“你們都自稱抵禦好萊塢的英雄,你們說,如果我們不拍電影,不拍商業大片,好萊塢會長驅直入,中國電影就死掉了。我覺得這是一個蠱惑人心的說法。難道你不拍電影中國電影就死掉了嗎?”

    張然皺眉道:“我不拍電影中國電影當然不會死,但如果中國電影市場的主流一直是藝術片,那就真的很危險!今年年初的電影產業報告裏麵有一個數據,70%的觀眾認為好萊塢電影好看,認為國產電影好的隻有17%,認為中國電影質量低劣的占46.6%。如果不是有名額限製,我們的市場早被好萊塢占領了。侯導就在這裏,你可以問問,台彎電影是怎麽死掉的?就是藝術片成了市場主流。”

    侯孝賢無奈地笑了起來,台彎電影在80年代初,出現過路線之爭,侯孝賢他們走藝術道路,另一派要學好萊塢。最終侯孝賢他們贏了,成為了市場的主流,最終導致也台彎電影的崩盤。

    在這裏麵有很強的政治原因,自從72年台彎被趕出聯合國,台彎方麵就拚命想要在各種國際場合露臉,李****上台後搞去中國化,體現在電影上,也是想獲得三大電影節的認可,在國際上露臉。

    能入圍三大電影節的都是藝術片,因此台彎方麵推出輔導金政策後,扶植全是藝術電影,並且對於要參加國際影展的藝術電影大力支持。這樣一來,藝術片成了市場主流,在電影節頻頻得獎的同時,成為隻給少數精英看的小眾電影。

    最終台彎電影被台彎觀眾拋棄,整個電影產業徹底崩盤,每年電影產量從100多部,變成了現在的10多部。

    張然看了侯孝賢一眼,道:“侯導,台彎的情況你比我了解,麻煩你說說去年台彎本地有多少部電影?票房有多少?”

    “去年本土電影隻有15部,票房加在一起隻有1500萬,不及總票房的1%。現在有很多人責怪我,說我毀掉了台彎電影。”說到這些侯孝賢歎了口氣,目光黯淡,“《悲情城市》確實是一個很不好的例子,因為大家被誤導以為那是一個常態。不過這並不是藝術電影的錯,是政策問題。台彎才2000多萬人,連最基本的電影工業都建立不起來,學好萊塢是行不通的,內地倒是有希望!”

    張然一怔,《悲情城市》拿到了金獅獎,是侯孝賢拿到的最高榮譽,沒想到他會承認這部電影帶來的誤導作用。張然突然有些明白後來侯孝賢為什麽不怎麽拍片,轉而拚命扶植新人導演,大概是想贖罪吧!

    張然看著賈樟柯道:“我們內地的情況跟台彎幾乎是一樣的,張一謀導演的《紅高粱》拿到金熊後,無數導演就是衝著國外獎項去的。藝術片成了主流。跟台彎不同的是,我們這邊對好萊塢電影卡得比較緊,不像台彎大門洞開,對好萊塢沒有絲毫限製。否則我們的遭遇也跟台彎電影一樣,整個產業崩潰!”

    賈樟柯不以為意地道:“侯導的名字,已經寫進電影史。五十年後,他們的名字還會在,他們的作品會成為代表這個時代的華人驕傲,到那時候,一時一地的票房得失,誰還會在意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