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29章 老謀子震驚(1/3)

作者:青城無忌字數:7696更新時間:2020-04-17 19:21:22

    拉鋸式橫移長鏡頭並不是多稀奇的鏡頭,比如李康生的電影《不見》中,奶奶丟失了孫子在天橋上逢人就問,鏡頭從左到右跟著行人,然後行人搖頭不知,鏡頭又從右到左跟著另一個行人回來,跟拉鋸似的來回好幾次,就是拉鋸式橫移長鏡頭。

    張一謀之所以覺得震驚,因為這是大場麵戰爭戲,用拉鋸式橫移長鏡頭就比較罕見了。

    其實史詩電影特別喜歡用大遠景的橫搖或者橫移鏡頭,這樣能夠體現出場景的廣袤無垠,能夠最大限度表現場景的壯觀。其中橫搖用得多一些,橫搖鏡頭比較簡單,隻需要搖動鏡頭就可以了,而橫移必須鋪導軌,比較麻煩。比如標誌著第五代導演真正崛起的作品《黃土地》就是以橫搖鏡頭為開場,通過橫搖呈現了一片溝壑與土塬連綿不絕,經歲月銷蝕而大起大落的黃土高原,傳達出一種沉重和壓抑的感覺。

    戰爭戲采用拉鋸式橫移長鏡頭好處是隨著鏡頭來回移動,能夠讓觀眾看到更多的內容,能夠最大限度的表現戰爭場麵的波瀾壯闊,使電影使電影具有史詩氣質。不過這種鏡頭演員特別多,涉及到上千人的調度,還有無數的炸點,每一個環節都要配合好。對導演、對演員、對整個劇組都是巨大的考驗。比如電影《大決戰》凡是在表現戰爭的宏觀場麵,大多用了橫移鏡頭,但並沒有使用采用拉鋸式橫移長鏡頭。在電影史上敢這麽玩的隻有蘇聯導演邦達爾丘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戰爭與和平》。

    說到拉鋸式橫移長鏡頭,張然也是直搖頭:“這個鏡頭我們光是排練就排練了半個多月,但實拍的時候還是出了問題,足足拍了三遍才通過,光是拍這一個鏡頭我們就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我本來準備拍五個拉鋸式橫移長鏡頭,但最終隻拍了兩個,剩下的全部換成了普通的橫移鏡頭。沒辦法,真的太複雜了。我真的特別羨慕邦達爾丘克,要是能夠給我五年時間,再給我幾萬人的部隊,我一定能夠拍出比《戰爭與和平》更牛逼的戰爭片來。但現在是不可能了,那樣的電影永遠不會再有,它隻屬於那個時代,要想重現《戰爭與和平》那樣的電影,除非再造一個蘇聯!”

    張一謀點了點頭,拍《黃金甲》的時候,菊花台大戰一場戲他本來準備嚐試一把拉鋸式平移長鏡頭,但他算了下時間,又算了下費用,最後放棄了。像《拯救大兵瑞恩》那樣的片子是可以學的,而蘇聯版的《戰爭與和平》是想學都沒法學的,隻能讓人仰望。

    蘇聯版的《戰爭與和平》是一部耗時五年完成的鴻篇巨製,影片拍攝得到了蘇聯軍方的大力協助,動用了12.5萬名演員和35000匹戰馬,並且每位士兵都有自己的武器和軍裝,這一數字等於當年拿破侖戰役的前線人數,等於重新打了一遍這場戰爭,成為動用臨時演員最多的影片之一。其中《戰爭與和平》第三部《1812》的戰爭戲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經典,導演邦達爾丘克對鏡頭的運用和場麵調度真的是出神入化。

    張一謀是黑澤明的粉絲,黑澤明最出名導演手段就是場麵調度,但在張一謀看來,邦達爾丘克在《戰爭與和平》中所展現的調度能力,比黑澤明還要強三分。

    不誇張的說,在大場麵調度上《戰爭與和平》就是世界第一。用陸釧的話來說,好萊塢導演在邦達爾丘克的《戰爭與和平》麵前隻有下跪的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