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90章 3D測試(1/3)

作者:青城無忌字數:7792更新時間:2020-04-17 19:21:50

    兩天後,在美國參加完電影攝影師協會組織的新設備培訓的趙飛直接來到了臨安,與他同行的還有攝影師迪米特-波特利率領的電影《雨果》的3D攝影團隊。

    電影《雨果》現在還沒有上映,但作為重生者,張然知道《雨果》是《阿凡達》後最好3D電影之一。為了讓自己的新片在3D上做得更好,他直接將《雨果》的3D攝影團隊打包了。

    在趙飛他們抵達臨安後,張然很快召開了一次會議,就虛擬攝影的問題進行討論。趙飛是傳統攝影師,他還是希望能夠實拍就最好實拍,拍完之後再進行合成;而迪米特-波特利和3D攝影團隊則認為既然要做成3D,那還是采取虛擬攝影更好。

    在權衡之後,張然決定采用虛擬攝影。不過虛擬攝影必須在專門的虛擬攝影棚中進行,到時候他肯定得找到世紀影都的負責人,讓他們將現有攝影棚改造成虛擬攝影棚。

    接下來,張然和眾人開始就3D的問題進行討論。

    人用肉眼看到的世界是有立體感的,因為兩個眼睛細微的角度差別經由視網膜傳至大腦裏,就能區分出景物的前後遠近,進而產生強烈的立體感。3D電影就是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麵。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同步運轉,形成左像右像雙影。當觀眾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時,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

    3D電影是在普通電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推拉搖移這些手法都可以用,但3D電影和普通電影在製作上還是有所不同,3D技術為電影的拍攝帶來了很多限製。比如3D電影的剪輯不能太快,因為人的眼睛要感知鏡頭中的內容需要3秒左右,而要感知3D鏡頭中的內容需要5秒。如果達不到這個時間,就感受不到3D效果,像《諜影重重》這種快速剪輯風格的電影,你要是做成3D,拿肯定沒有多大效果。

    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這就是張然選擇迪米特-波特擔任3D攝影師的根本原因,他希望跟有拍攝3D電影經驗的人合作,聽取他們的意見,盡量少走彎路。

    張然看著迪米特-波特,道:“你們有拍攝3D電影的經驗,而我完全是菜鳥,所以,我希望聽聽你們的建議,有哪些問題是我們需要避免的。”

    迪米特-波特聽到張然這麽說,當即講解起來:“在拍攝《雨果》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如果電影處處充滿3D,反而難以產生強烈的衝擊。要想讓3D達到最理想的效果,最好的辦法是先將平麵效果保持一段時間,等到需要的時刻來臨,然後一下放出來,這樣得到的效果是雙倍的。你們想想一下,你先看到的是平麵、淺層次的影像,等到都暫時了忘記3D,然後突然間,嘭!3D效果出來了,那感覺就無比驚豔!”

    張然笑道:“感覺像看恐怖片,突然那麽來一下!”

    迪米特-波特笑著點點頭,繼續道:“還有一點,我們發現很多時候單個鏡頭看起來3D效果特別好,會看到畫麵中的物體迎麵撲來,讓人目瞪口呆,但把單個鏡頭放在整部電影中經常會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就沒有那種震撼感了。”

    張然點了點頭,這個問題卡梅隆也曾經對他說過,就道:“3D技術雖然已經出現了一百年,但用3D拍電影對任何導演來說都還是新挑戰。新技術的應用肯定會帶來新的電影語言,而要找到屬於3D的電影語言,需要所有人努力,不斷進行摸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