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975章 把山打亮(1/3)

作者:青城無忌字數:7996更新時間:2020-04-17 19:22:30

    山腳下的空地上停著十幾輛卡車,幾十個村民和劇組工作人員正將巨大的燈具、遮光布,以及笨重的發電機往車下搬運。

    趙飛拿著喇叭喊道:“大家小心一點!這些燈非常貴,一盞要幾十萬,千萬不要摔著了!”旁邊一個鄉鎮幹部模樣的男子也跟著喊道:“都小心點,不要把設備搞壞了!”

    在會議結束之後,趙飛迅速跟雒陽和鄭州的影視器材公司聯係,詢問燈具的情況。雒陽沒有18千瓦的鏑燈,鄭州有18千萬的鏑燈,但大部分是國產的,隻有一家有阿萊的鏑燈。趙飛就讓鄭州的公司將阿萊燈送了過來,然後迅速聯係中影和北平城的影視器材出租公司,讓他們送趕緊送一批18千瓦和24千瓦的阿萊鏑燈過來。

    為什麽非要用18千瓦和24千萬的鏑燈呢?因為鏑燈亮度高,而且鏑燈的色溫是5600,這是正午時刻太陽的色溫,劇組模擬日光用的往往基本上是鏑燈。至於為什麽一定要用18千瓦和24千瓦這種高功率的鏑燈,一個是燈足夠亮,二來是燈可以拉很遠,這樣不但可以使光線覆蓋很大一片區域,還可以讓光線方向更平行,各個地方受到的光照更均勻。

    在趙飛聯係燈具的同時,劇組的製片也在聯係發電機。不過發電機倒不像燈具對品牌有要求,隻能用某個牌子,劇組很快聯係好了機械公司,對方很快將發電機送到了劇組。

    在燈具和發電機都運抵劇組後,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把這些笨重設備運到幾百米高的山上。24千瓦的鏑燈很大,燈筒有差不多1米4高,重量差不多是140斤,一個人要把這麽重的燈搬上上幾乎是不可能的,需要兩三個人抬。發電機就更重了,一台100千瓦的發動機有幾百斤重,需要七八個人抬。劇組平時拍戲用的都是發電車,拍攝的時候直接開到片場,但現在發電車開不上去,隻能把發電機抬到山上去,這就非常費勁了。

    為了將這些笨重燈具和發電機搬到山上,協拍辦從附近的村子征集了幾十個青壯年,再加上劇組的工作人員,有將六十七人。即使如此,大家還是一直忙到傍晚,才將全部設備運上山。

    趙飛一屁股坐在地上,喘著粗氣道:“太不容易了!這感覺簡直像是在打仗!”

    這些設備非常貴,一台24千瓦的阿萊鏑燈將近100萬,所有設備加起來將近2000萬,放在山上很不安全。為此老樹坡村所在的茅坪鎮派出所大部分的民警都被派來看守設備,整座山都被圍了起來,可以說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

    除此之外,考慮到當地氣候幹燥,使用這些燈具會帶來高溫,為了避免引發火災,縣消防中隊專門派了一隊消防官兵在山上待命,以便處理突發情況。

    在趙飛帶著燈光組忙碌搬運設備的之時,在對麵山上的老樹坡村,張然也正帶著劇組的演員和群眾演員進行排練。因為接下來要拍攝的鏡頭都是長鏡頭,非常考驗演員、以及劇組各部門的配合,一個地方沒配合好就要重拍,因此需要反複排練,直到大家能夠熟練配合為止。這樣等到正式開拍的時候,演員們才能夠熟練的完成表演,不需要一遍又一遍重拍。

    正式拍攝這天,張然七點就趕到了片場,而群眾演員們早就已經換好衣服化著妝在等他了。張然沒有多說,讓王珞丹他們去化妝,然後帶著群眾演員開始進行排練。

    上午九點,清池縣縣長帶著幾個領導過客慰問劇組,並送來了一批慰問物資。自從電影在老樹坡村開拍,幾乎每天都有政府官員過來探班和慰問,縣裏的、市裏的、省裏的都有。其中不少人希望在電影中露個臉,這個要求自然被張然無情的拒絕了,因為這些官員大多肥頭大耳,沒有半點山村農民的感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