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976章 媒體采訪(1/3)

作者:青城無忌字數:7744更新時間:2020-04-17 19:22:30

    出現在監視器的畫麵中都是強烈陽光下王珞丹的半張臉,怔怔望著前方,眼神空洞又迷茫。她的額頭布滿細細密密的汗珠,頭發貼在頭皮上,濕噠噠的。汗珠慢慢匯聚在一起,化為一大滴汗水,從額頭順著臉頰慢慢慢慢向下滑落,最終消失在鏡頭的下方。

    與此同時,在鏡頭之外有幾個人在說話。由於使用無人機拍攝的緣故,現場顯得比較吵,聽得不是特別清楚:“先爺真的不跟我們一起走嗎?”

    “他真的不打算跟我們走,他年紀太大,不想客死他鄉!”

    “可,他不走,也會死的!”

    “他說了,反正都是死,寧願死在家裏。”

    攝影機慢慢向後來拉,鏡頭拉成全景,王珞丹坐在車上,旁邊坐著他的父母,由一個男子拉著車往前走.在她的身後是逃荒的村民,有扶老攜幼,挎著包袱行李的;也有推著獨輪車的;有的小孩不願走,被家長拉著走的;還有挺著大肚子的孕婦,舉步維艱,每個人的眼神都顯得無奈又迷茫……

    攝影機慢慢拉起來,向以45度角,向村子方向推過去。攝影機緩緩穿過逃荒的人群,穿透空蕩蕩的小路,穿過空蕩蕩的村子,繼續向前推。

    監視器後,張然拿起步話機大聲道:“B點演員開始!”

    很快監視器後的人看到,在羊腸小道上李雪建背著手,慢吞吞地往前走。崇山峻嶺看不到絲毫綠色,整個世界都是幹枯的顏色,在蒼涼的山坡上,李雪建瘦弱的身影格外孤單。

    張婧初看到這裏眼淚突然掉下來了,李雪建孤寂的身影讓想起了汶川大地震時的一位老人。央視記者李小萌在采訪的路人遇到了一個老人,正走在與下撤村民們相反的道路上。李小萌問老人到哪裏去,老人說想回家看看。李小萌勸老人回到安置點,因為回家的路太危險,另外幾個鄉親也勸老人,但他還是堅持要回去看看。

    家是中國人永遠的心靈歸宿,所以,每年過年不管天遠地遠,人們總是要回家!

    監視器畫麵中,李雪建停下腳步,蹲下身子,看著地麵並不存在的玉米苗。

    攝影機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緩緩推過去,從全景推成中景、近景、特寫、大特寫,最終鏡頭中隻剩下他的半張臉。跟王珞丹一樣,他的額頭布滿汗珠,濕噠噠的頭發貼在頭皮上。不一樣的是,他的眼神無比堅定,閃爍著充滿希望的光!

    “停!”張然停一喊出口,現場已經響起來了一片掌聲。

    瑞恩-庫格勒沒有鼓掌,盯著監視器怔怔出神,這個鏡頭從拍攝技巧上來說,難度並不高,比不上《人類之子》中的兩個長鏡頭,也比不上《贖罪》中海灘的長鏡頭,但這個鏡看似簡單的在長鏡頭實際上卻極為巧妙。

    這個長鏡頭特別的地方在於采用了對稱結構,整個3分鍾的長鏡頭以老樹坡村為界限分為前後兩部分,前麵逃難的人群往左邊走,後麵先爺往右邊走;兩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左邊是一群人,右邊是一個人;王珞丹是女,先爺是男;王珞丹是少,先爺是老;王珞丹的眼神迷惘,先爺的雙眼充滿希望……這種對比與反差展現了先爺的抗爭精神,也凸顯了人物的孤獨,讓孤獨與悲壯並存。

    當然,瑞恩-庫格勒也知道自己隻是看出了這個鏡頭最淺顯的部分,其實涉及中國文化的地方,他理解起來就比較困難。比如整部電影在追求一種叫“意境”的東西,比如這個鏡頭的氛圍是“古道西風瘦馬”,這些對他來說就特別深奧,非常難理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