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036章 金棕櫚(1/3)

作者:青城無忌字數:7770更新時間:2020-04-17 19:22:57

    頒獎嘉賓莫妮卡-貝魯奇致辭後,現在所有人的目光便集中在簡-坎皮恩身上,等著她揭曉影帝的獲獎名單。新聞中心的中國記者和影評人,電腦和電視機前的中國網友此時都屏住了呼吸,心裏非常緊張。

    簡-坎皮恩微笑著揭曉了答案:“蒂莫西-斯波,《透納先生》!”

    《透納先生》劇組成員擁抱在一起,歡慶勝利;中國記者和網友都長舒一口氣,《烈日灼身》沒有拿到影帝,那就意味著還有機會拿金棕櫚。

    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評獎規則一直在變。1991年波蘭斯基把金棕櫚、最佳導演和影帝全部頒給了科恩兄弟的《巴頓芬克》,此後戛納電影節就規定一部電影隻能拿一個獎,但可以附帶一個表演獎,比如94年張一謀的《活著》就拿到了評審團大獎和影帝。

    這個規矩後來被違反了三次,1999年柯南伯格把評委會大獎、影帝和影後頒給了杜蒙的《人啊人》;2001年麗芙-烏曼把評委會大獎、影帝和影後頒給了哈內克的《鋼琴教師》;最嚴重的是2003年,夏侯把金棕櫚和最佳導演全部頒給了格斯範桑特的《大象》。

    不過從那年開始,戛納電影節就明文規定:戛納的七個獎項隻能有一個獎出現雙黃,而且這個獎不能是金棕櫚;一部電影隻能拿一個獎,除非這個獎是最佳劇本或評審團獎,在經過電影節主席批準同意的情況下,可以再附帶一個演員獎,比如2016年法哈蒂的《推銷員》獲得了最佳編劇和影帝兩個獎。這種規則保證了主競賽單元的七個大獎中,至少會有六部電影獲獎,最多隻能有八部電影獲獎。

    在《透納先生》拿下影帝後,美國女星朱利安-摩爾輕鬆摘走了影後桂冠。她也成為繼朱麗葉-比諾什後,第二位三大電影節滿貫影後。朱利安-摩爾並沒有到場,獎杯由製片人代領。朱利安-摩爾02年獲得威尼斯影後,03年獲得柏林影後,都沒有到場。

    不隻朱利安-摩爾,好萊塢明星大多如此,他們不是太看重三大電影節的影帝影後。對美國演員來說,三大電影節的影後,對他們的表演生涯沒有太大的加成,不值得上心。

    不過朱利安-摩爾還是請製片人轉達了感謝之意,她說:“身為一個美國演員,卻能榮獲這項全世界曆史最悠久影展頒發的影後頭銜,真是至高無上的榮耀!我實在受寵若驚了!”

    張然看著代替朱利安-摩爾發言的製片人,心想現在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市場,五年之內肯定會超過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希望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後,中國明星不再把三大電影節,甚至奧斯卡影帝影後放在眼裏,而是以中國自己的獎項為榮。

    頒獎禮繼續進行,安德烈-薩金瑟夫的電影《利維坦》獲得最佳編劇獎;意大利女導演愛麗絲-洛瓦爾徹的《奇跡》贏得最佳導演獎;青年導演多蘭的《媽咪》與戈達爾的《再見語言》共享評審團獎。

    頒獎的過程對中國記者、影評人,以及廣大的網友來說,是一個緊張不安又焦躁萬分的過程。每頒發一個獎隻要獲獎者不是張然和《烈日灼身》,大家都會長舒一口氣,然後繼續擔心下一個獎項。

    電影圈都知道多蘭是張然的鐵粉,當初多蘭甚至想考亞洲電影學院。張然在看到多蘭的作品後,給他寫了封信,鼓勵他走藝術電影的道路。多蘭從出道開始,就一直將張然視為精神導師,在多蘭的電影中,總是能夠看到模仿和向張然致敬的段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