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135章 觀眾反響(1/3)

作者:青城無忌字數:7578更新時間:2020-04-17 19:23:36

    密歇根州雪柏德鎮,魏特琳墓地,張純如靜靜地站在魏特琳墓碑前,臉上掛著淺淺地微笑。在魏特琳的墓碑上,用漢字隸書工整的寫著四個漢字“金陵永生”。張純如站的地方正好麵對太陽,燦爛的陽光灑在她的臉上,整個人都被陽光染得金黃一片,就好像天使降臨。

    耶魯圖書館,一個工作人員拿起一個檔案袋放在書架上。鏡頭切到書架上,檔案袋上標明,這是張純如寫的《南京大屠殺》的手稿。中景鏡頭,與張純如手稿並排在一起的是《魏特琳日記》和《拉貝日記》。大全景,寬敞明亮的巨大房間中,一排排書架就像多米洛骨牌似的整齊排列著,上麵是浩若煙海曆史資料。

    現場記者和觀眾都明白這個鏡頭的意思,張純如在捍衛曆史真相的同時,她也成為了曆史的一部分。李安、賈樟柯,以及眾多的中國記者都想起張然一直說,中國人的最高追求是青史留名,張純如無疑是做到了!

    電影到此結束,在淡淡的音樂聲中,張純如他們的真實照片出現在大銀幕上,同時出現在銀幕上的還有他們後來的介紹。

    張純如:2003年4月28日,張純如出版了她的第三本書《美國華裔史錄》;2004年11月9日,於加州蓋洛斯自己的車內用手槍自殺。

    約翰-拉貝:1950年拉貝於柏林逝世,日記資料由他的孫子保存。1997年拉貝的墓碑由柏林搬到南京。

    明妮-魏特琳:1941年5月14日自殺。 1999年,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提出了在校園內建立魏特琳的塑像。2002年12月12日,魏特琳的雕像安放在在原金陵女子學院前的綠茵中。

    程瑞芳:1940年從金女大退休,1946年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提供證詞,1969年在武漢去世。2001年《程瑞芳日記》被發現,這是第一部由中國人以親身見聞記錄侵華日軍南京暴行的日記。

    約翰-馬吉:1940年約翰-馬吉返回美國。1946年,馬吉遠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為南京大屠殺作證,1953年在家中病逝,1993年約翰-馬吉的部分記錄片被發現。

    喬治-費奇:1938年回到美國,多次進行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演講。1945年12月後任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地區副主任。1946年出席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戰犯的審判。1979年在加州家中病逝。

    羅伯特-威爾遜:1940年離開南京,並加入美軍,作為軍醫參加對日作戰。1946年在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威爾遜東第一個出庭作證。與他一同站上證人席的還有他親手救治過的幸存者,梁庭芳,伍長德……

    緊接著,大銀幕上出現了約翰-馬吉、羅伯特-威爾遜等人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為軍南京大屠殺作證時的紀錄片片段。

    這些真實的影像再次擊中觀眾的內心,告訴人們電影中發生的一切不是故事,而是一段鮮血淋漓、讓人痛徹心扉的真實的曆史。許多觀眾難以控製自己的情緒,眼淚再次滾滾而出。

    斯科塞斯心裏有些感慨,張然不愧是張然,這部電影是傳記片,但又不是普通的傳記片。一般導演拍傳記片,往往都是描述人物的生平,講述人物的成長,但《正義天使》並不單如此,電影通過張純如他們三個的經曆來講曆史真相的掩蓋與維護。整部電影其實是一場跨越了六十年時空,對南京大屠殺真相掩蓋和維護的較量。張然拍這部電影其實就是在引導大家思考一個問題,什麽是真,什麽是假?在這個信息爆炸,各種虛假信息泛濫的時代,對這個問題思考具有非常強的現實意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