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白銀殺人案17(1/2)

作者:燒賣豆沙包字數:4274更新時間:2024-02-17 14:03:58

    經過幾天的整理,他們終於發現,第一起案子是在1988年5月26日,白某23歲,割喉,白天死於家中,頸部被切開,上衣被推至胸口處,下身完全赤裸,全身共有26處刀傷,大腿內側有一個血手印,死者並未被性侵。

    六年後,凶手再次犯案,1994年7月27日下午,供電局女員工石某被發現慘死在女子宿舍,頸部被切開,身中36刀,同樣上衣被推至胸口處,下身赤裸,未被性侵,因為時間久遠,當時並未把兩個案子聯係在一起。

    四年後,也就是1998年1月到11月內連出四起命案全部都是年輕女性,頸部被刀割開,上衣被推到胸口以,下身要麽被剝去衣物,要麽被推至膝蓋以下,身上也是幾十處刀片,也並未被性侵。

    孫文斌目光銳利地掃過這些案件的細節,他放下手中的紅筆,沉聲道:“你們看,從1988年的白某案開始,凶手的犯罪手法就呈現出一種詭異且獨特的模式,頸部割開、衣物擺放異常,以及大量無性侵痕跡的刀傷。這種行為模式在後續案件中得到了延續,甚至到了1998年的四起連環命案,盡管時間跨度大,但凶手的手法卻始終如一。”

    許昭陽凝視著眼前陳舊的檔案,他推了推眼鏡,語氣嚴肅地說:“從白某案開始,凶手就展現了一種極為殘忍且有組織的行為模式。頸部被精確地割開,衣物擺放刻意,下身赤裸,刀傷遍布全身但沒有性侵痕跡,尤其是那個血手印,這像是某種符號或儀式的一部分。”

    孫文斌翻動著手中的卷宗,點頭附和道:“確實,這些案件中反複出現的特定手法和細節,不僅顯示了凶手強烈的控製欲,也暗示著一種可能的心理疾病或是扭曲的滿足感。1994年的石某案盡管相隔數年,現場情況卻驚人地相似,說明這不是偶然的巧合。”

    江淮靠在椅背上,分析道:“從心理病理學角度來解讀,這種對受害人身體的特殊處理方式,以及凶手在殺人過程中保持冷靜、實施大量刀傷卻不進行性侵犯的行為,很可能是他在追求一種超越普通暴力的深層次快感,或者通過這種方式傳遞信息,甚至是對警方的一種挑釁。”

    許昭陽再次強調:“現在回頭來看,雖然當時未能將這些案子關聯起來,但從1998年的四起連環命案可以看出,凶手並沒有停止作案,他的犯罪手法更加熟練,且仍然保持著特有的‘簽名式’行為。我們需要把這些線索串起來,看看是否能找到一個共同的生活環境、職業背景或其他的社會聯係點。”

    孫文斌與許昭陽的眼神交匯,他們默契地達成共識:“現在是時候重新審視所有證據,建立起案件之間的邏輯鏈,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重新檢測遺留物證,並結合江淮的專業知識深入剖析凶手的心理特征,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快地找到這個潛伏在黑暗中的惡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