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十五章:各有所得(2/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692更新時間:2020-05-11 04:08:01

    這位忠心耿耿的帝國宣傳部長是一位極其激進的日爾曼至高無上論的支持者,他心灰意冷過一段時間,因為他一度以為,德意誌將在那群國防軍老爺的控製下,逐步走向曾經的失敗,帝國在那群保守的軍官團的領帶下將會再一次臣服在英、法為首的國家腳下。

    這都是有原因的:國防軍統帥部一直都不想進行一場礦已持久的戰爭,國防軍高級將領隻是想從波蘭那裏拿回但澤。然後稍微的教訓一下法國,就心滿意足的收兵回家,在談判桌上,以有優勢的軍事實力迫使英、法等國接受現狀,承認德意誌第三帝國的歐洲核心的位。

    戈培爾了解國防軍高層的想法,他唾棄、他懊惱、甚至有點自暴自棄,同時也越加懷念有阿道夫希特勒領導的日爾的理解,國防軍高層的想法根本是異想開的謬論!就好像阿道夫希特勒所講的那樣。戰爭一旦開始,想停下來就隻有一個結果。那便是,要麽我踏著敵人的屍體走過去獲得勝利。要麽就讓敵人踏著我的屍體走過去,戰爭從來都隻有一個結果:不是敵死就是我亡!

    國際社會絕對不願意看到有野蠻人之稱的日耳曼人成為歐洲的核心,特別是英國,這個國家絕對不會甘願接受失敗:現在,已經有情報可以表明英國想要用歐洲的利益換取美國的參戰,丘吉爾再次秉承不列顛人的偉大思想寧願雙手奉上歐洲的所有利益換取美國的參戰,也不願意讓同是羅馬公民後裔的日耳曼人主導整個歐洲。

    戈培爾聽過東方的一句古話:寧予外賊,不予家奴。

    這句話用來形容德國和英國的關係好像有點不恰當,隻因德國和英國從來都是死對頭,曾經有過的短暫友好也都是各懷鬼胎,曆史的因素決定兩個國家永遠別想成為聯盟,在動蕩不安的年代,兩個仇人互相拚殺也是理所當然的必然事情。

    戈培爾不氣憤英國,他甚至對英國有稍微的好感。非常矛盾的,戈培爾的好感就是建立在英國對歐洲大陸的政策,因為有英國這個歐洲蛀蟲沒有誕生過唯一的強者,這也才讓德國在曆史上有崛起的機會。

    曆史曾經稱呼德國為歐洲的後進學生,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德國是歐洲大陸最遲踏上殖民道路的國家,非常納悶的,德國會有殖民的思想全是被英國引導出來的,因為那個時候法國威脅到了英國的世界殖民計劃,英國必然會拉起一個國家在歐洲大陸反過來威脅法國,讓法國顧忌本土安全,放緩殖民戰爭的速度。

    英國最好的選擇當然是後進學生德國,曆史的因素決定德國重新崛起之後,第一個要對付的國家肯定是法國,德國和法國從未停止過紛爭,大打鬧也加深了兩國人民之間的仇視心理。事實證明英國人一成不變的挑唆政策再次得到成功,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也就順其自然的爆發了,不過這次英國人似乎撞到了鐵板,因為她也被卷了進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