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章 殘局 (改(2/3)

作者:貓疲字數:7250更新時間:2020-05-12 03:34:19

    沒有太多等級觀念的我也和那些半路出家的部下混的七熟八爛,打成一片,雖然有人批評我上下不分有失上官體麵風範,我的回答是“隻要這批兔崽子在戰場乖乖聽話,平日裏要個風範有個鳥用”把他們噎回去。

    趁這期間我拚命找借口向那些部下惡補有關這個時代的軍事常識,結果弄了一個不恥下問親近部署的謙遜美名的同時,也逐漸弄清楚當時的軍事製度和體係,以及安史之亂的一些前後事。

    首先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哥舒元帥之敗,不在於外而在於內,

    哥舒翰手下本是將帥雲集,很有些人馬的,依潼關“塹高連”險,穩紮穩打幾卻賊兵,斬獲頗盛,功勳日著,但是與當時的權臣楊國忠的關係不怎麽好,加上看不起太監,對朝廷派的那些中使也是不假顏色的,招至不少人的怨恨,隻是因他武勳正隆,又手握重兵的,不好下手。

    當時有副使王思禮密語翰道:“祿山造反,以誅楊國忠為名,若公留兵三萬人守關,自率精銳還長安,入清君側,這也是漢挫七國的秘計呢。”指意漢誅晁錯事。翰搖首道:“若照汝言,是翰造反,並不是祿山造反呢。”。隻是這話不怎麽保密,也被泄了出來,流言四處。

    當時又戶部尚書安思順,與祿山同宗,前曾奏言祿山必反,所以免坐。此人曾做過朔方節度使,與哥舒翰任內有些摩擦,是時有人獲賊書,獻諸闕下。書中係結思順為內應,不由玄宗不懼,且因翰疏陳思順七罪,也不論真偽,即令賜死。

    安思順這人是楊國忠的一條重要臂膀,極欲營救,正苦無法,又聞王思禮密謀流言,益加恟懼,遂以宰相管轄的內軍府名義募萬人屯要害灞上,令親信杜乾運為將,托名禦賊,實是防哥舒翰哪突然想不開,或者看他不順眼,想起王的建議,派兵來個清君側什麽,京中人馬都被他抽調走了。

    哥舒翰也知國忠私意,上表請灞上軍撥隸潼關,並誘乾運議事,梟首以徇。竟也無人敢的。隻是關於哥舒的擅專不軌的毀言欲發猖獗有市場。

    於是國忠愈加怨恨,遂日促翰出關討賊。翰上書言:“祿山為逆,未得人心,應持重相待,不出數月,賊勢瓦解,一鼓可擒”雲雲。玄宗頗以為然。偏楊國忠日進讒言,但翰逗留不進,坐誤軍機,賊軍不日可平。

    玄宗乃遣使四出,詗敵虛實,有中使邊令城返報,賊將崔乾祐,在陝兵不滿四千人,又皆羸弱無備,應急擊勿失。想來多是於國忠授意有關。於是玄宗遂疑及哥舒翰久留不出動的動機,促他出兵。

    哥舒翰再上書道:“祿山用兵已久,豈肯無備?臣料他是羸師誘我,我若往擊,正墮賊計。況賊兵遠來,利在速戰,官軍據險,利在堅守,總教滅賊有期,何必遽求速效?現在諸道征兵,尚多未集,不如少安毋躁,待賊有變,再行出兵。”這書達到唐廷,又有河北郭子儀李光弼聯名奏陳,亦請自率部軍,北取範陽,搗賊巢穴,令賊內潰,潼關大軍,但應固守敝賊,不宜輕出等語。郭李所見更是妥當。隻是這武人聯結,正是上位者的大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