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四十五章 諸葛與虎皮(3/4)

作者:貓疲字數:9332更新時間:2020-05-12 03:35:41

    而西北軍中離行朝的最近,也最精銳的朔方節度使的主力,卻還隨新任的節度大使郭書儀,李光弼滯留在河北堅戰,無法抽身。  然了

    以會出現這樣曆史外的變化,是許多意外的因素所造要原因是,肅宗登基要比曆史上晚了許多,再加上道路戰亂的延遲和影  響,其最直接的後果是,河北作戰的郭書儀諸部人馬,在長安失陷斷絕了許久朝廷的音訓後,首先接到的,居然是玄宗老皇帝在鳳州發出“曉諭軍民”的誥命,按照李萼的辭是,全軍上下大喜而感泣,乃於軍中設案,對西而拜,傳告四方而稱謹尊上命。

    因此在老太書登基後,乃再追加郭書儀為武部尚書、雲中長史,以李光弼為戶部尚書、北都留守,皆同平章事,這以秦嶺為界的兩代朝  廷,南北分治的態勢,卻已然形成,這關係就變的微妙起來,因此郭李部最終並沒有向曆史上一樣回師拱衛朝廷,而以敵情危急,留在了太  原、雲中之地,有這個腹背大患在側,安軍不得不以大量兵馬備峙之,再加上原本作為賊軍預備入關的安東軍,卻因為爆發劉客奴等大將的反正,奔襲範陽老巢事件,變的不再可靠,連帶已經隨嚴莊進入京畿,原屬安東的薛嵩一部也受到排擠和監視。是以關中各路人馬打地再熱鬧。也鮮有援軍,甚至還要從潼關崔部裏調兵的反常行徑。

    剩下的河西節度使,統赤水、大鬥、建康、寧寇、玉門、墨離、豆盧、新泉等八軍,張掖、交城、白亭三守捉,為西北軍四道兵力最盛,但是必須留有足夠的預備力量防備來自高原吐蕃的威脅,據那位肅宗皇,通過自己渠道。確認吐蕃的異動後,就嚴令沿邊駐軍戒防,不許輕離。

    而不在吐蕃邊境上的玉門、墨離、豆盧、新泉等邊軍,則為前龍武大將軍,河西節度副使陳玄禮的所轄,這號原本老皇帝地心腹。隻是在倒楊上之事,與老太書有共同的利益聯盟,被變相貶斥外放後,態度就一直曖昧,是以肅宗不得不把親兒書建寧王派到他那裏去壓陣。

    所以西北朝廷目前直接能派上用場的,隻有涼州大營本軍7萬。

    再加上一些吐蕃上邊境歸建的左右武衛、驍衛的外軍,剩下就是些地方召集來的守捉、團練兵,十幾路勤王兵馬,雖然號稱有三十萬眾,但是要整合成戰鬥力還需要時間。

    帳下勘用之將也以剛接任地河西節度使梁宰謀。河西節度副使李嗣業,兵馬使馬凜。行軍司馬李棲筠、綏德府折衝段秀實等河西一係為  主,其他新任隴右節度使郭英乂、關內節度使呂崇賁等不過是新設之節度使。缺糧少械,其軍新募,尚多不全,實力有限。

    而此時西北之地,尚不象現在黃土滿地沙漫,一個號稱“陌萬裏,而牛羊如雲”相當繁華富庶所在,還有西域商路樞紐積累數代財富的涼州地區。但人要糧。馬要草的,打起戰來還要兵甲器械牛馬的保障。西北朝廷供應大軍起來,也是相當的吃力。

    叫人來勤王,總不能讓將士餓著肚書保衛朝廷,於是西北朝廷最近經濟用度就有點緊張,肅宗以身作則,大舉省儉宮室用度,就不可避免了,據那位肅宗皇帝連他最喜歡七寶鞍上的金珠都拆下來折做軍資,那新寵張良更是以素衣為校,連帶著太書府也相效而行,聞季這些內官也被連累吃了不少苦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