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六十六章推進(2/4)

作者:貓疲字數:11674更新時間:2020-05-12 03:39:30

    古代的道路其實要求並不高,相比後世動不動要經曆十幾噸數十噸載重大卡車考驗的標準國道公路,這種結構簡易的原始瀝青路,承載數千斤馬車的載重就足夠了,事實上早在數千年前古巴比倫的蘇美爾人,就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建造過類似的瀝青道路。

    第一條實驗性的道路,就是油廠通往鄯州城的道路,後來又在是斷時續的投入下,慢慢延伸到蘭州,現在正在修建的,是鄯州通往日月山的赤嶺道。

    目前的進度,隻要有足夠的原料,在平地上一鋪七八百步,遇上河流草澤就得重構路基,另架便橋,到了山中按照坡度和彎度的要求,就縮減為一數十步到上百步。

    按照他的法,目前加熱瀝青油渣,用的是柴草和瀝出來的浮油,效果不是特別好,最好能找到火力更持久耐加熱的石炭,就更好

    “正在尋找石炭。。”

    我想了想,鄯州接近後世的青海省西寧市,應該有煤的礦藏,我還記得當年上大學時,有看到過關於西部礦業在西寧附近開采露煤礦,開出可燃冰的一個新聞。回頭去翻翻那本地理圖冊,也許可以給他們一點啟示,上麵的線標和圖表,目前還隻有我看的懂。

    。。。。。。。。。。。。。

    巍巍昆侖山橫貫中部,唐古拉山峙立於南,祁連山矗立於北,茫茫草原起伏綿延,柴達木盆地浩瀚無垠。長江、黃河還有更西南端的瀾滄江之源頭,都從這裏開始,

    因此這一代,自古亦有“河鎖鑰”、“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衝”和“玉塞咽喉”等稱謂

    吐蕃據有青海之後,就可以在這裏養兵和修整,並獲得足夠的戰馬和騎兵的來源,每當吐蕃準備大舉入寇低地,這裏就是最好的集結地,來自五茹十八域各地的王臣和封臣,各家的宗貴領主,帶著軍隊和協同的附族、庸奴,直接匯集到青海,與讚普或是代表讚普領軍的執政、大臣進行宰牲會盟,分配任務和整編軍隊之後,再大舉進掠。

    如果吐蕃國內遭受了災荒,則可以讓受災的宗貴家族,或是部眾,遷徙到青海來就食放牧,休養生息,待災荒過後返回領地。若是吐蕃作戰失利,退到青海也可以在這裏修養一段時間,養好傷口恢複馬力,再返回國內的領地和駐地。

    隻是這次怕不能讓他們如願了。

    定下在青海玉唐人周旋,拖到冬季再的方略之後,內大相達紮路恭,重新召集宮內諸王臣本官,分署國內要務,吐蕃自內大相、副相、相以下,亦有類似唐朝六部的行政官,主要是屬於鍍金大銀告身和銀告身之間。

    分別是掌管讚普王朝全國財物和商貿的安本,主管畜牧和農業生產的‘畜本‘和‘農本‘;統計所有財政經濟情況及計算軍費收支狀況的‘大孜巴‘;讚普征收差稅的 ‘差本‘;讚普儀仗隊和侍衛隊的武官‘騎本‘;負責提供讚普飲食起居等生活的‘森本‘;以及國內富有知識賢人組成的‘噶要蓋卻巴‘。

    “目前,我們的兵力和勞力都嚴重不足。。”

    吐蕃騎本兼外相管赤桑道

    “便是這一個月,也隻是將這六萬將士,重新武裝俱全,變的才堪使用而已。。”

    “其中一萬兩千員是國內最後一批征集的暗軍,。。雖然精壯,卻沒有大戰的經驗”

    “還有八千名娘氏舊部,雖然讚普已經赦免其附逆之罪,但是才拍下去的曲堪和曲堪勒們,還是難以指揮如臂使的。。”

    “其他的六萬人馬,至少有一半,是青海各部和留在大非川修整的各家帳下,挑選出來的健兒,但是甲馬相對差一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