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十六章 黑海造船廠(1/2)

作者:叨狼字數:4920更新時間:2020-05-14 02:16:54

    “這就是航空母艦?!”鍾離妤親眼看到還在船塢中的“瓦良格號”的時候,眼神中充滿了震撼。

    “是的,這就是蘇聯所建造的有史以來最強大的航空母艦瓦良格號,不過蘇聯人不管它們叫航空母艦,而是叫作載機巡洋艦。”葉開盯著不遠處尚未完工的“瓦良格號”,心裏麵也不無感觸。

    親眼看到這艘海上霸王的時候,瓦良格號的主體結構實際上已經基本完成了,船體百分之六十多的部分都已經安裝到位,現在進行的主要是一些後期設備安裝工作,比如說電纜鋪設、武器係統裝配等等。

    蘇聯海軍自1962年開始建造第一代“莫斯科”級載機巡洋艦(直升機母艦)、1970年開建第二代“基輔”號中型載機巡洋艦(中型航空母艦)之後,於1982年又開始建造第三代1143.5型(現為俄“庫茲涅佐夫”號)重型載機巡洋艦。

    1983年初,時任蘇聯海軍總司令的戈爾什科夫元帥提出建造第二艘1143.5型載機巡洋艦的設想,這個計劃得到了當時蘇聯國防部長烏斯基諾夫的支持。

    1985年12月6日,1143.6型“裏加”號正式在黑海造船廠動工。

    鑒於“庫茲涅佐夫”號的建造和測試經驗,經過複雜的計算,滑躍甲板由“庫茲涅佐夫號”的12度改進為14度。1143.6型載機巡洋艦1988年11月25日下水,此時艦體主要結構已經完成。

    按蘇聯國防部最初的計劃,“裏加”號本應為1143.5型的2號艦,但蘇聯海軍認為此時艦載電子設備已經有了新的發展,應當對原有設計進行改進。

    1986年6月,1143.6型改進計劃獲得批準,主要內容是改進雷達係統:以最新型“福魯姆”對空警戒雷達取代“庫茲涅佐夫”號的“火星—貿易風”相控陣雷達,同時1143.6型對其它電子設備也進行了大幅度改進,相比1143.5型各項改進累計超過150處。

    但正因為更新計劃而使建造比預定工期拖延了9個月。1990年7月,“裏加”號正式更名為“瓦良格”號。

    按道理說,瓦良格號現在應該已經建成服役了,可惜的是蘇聯經濟近年來陷入困境,尤其是在今年海灣戰爭爆發之後,油價暴跌回原來的位置,這對蘇聯的石油出口造成了致命打擊,整個蘇聯的對外貿易陷入了不可救藥的地步,資金枯竭,怎麽可能在航母這種燒錢的東西上繼續投入?

    因為這些原因,瓦良格號的承建者,烏克蘭的黑海造船廠隻能是先把船放在那裏,通過承接一些民用大型船隻的建造任務,來維持造船廠的運作。

    “想要這艘船投入使用,至少還要投入5億美金左右,但是現在蘇聯政府沒錢了。”陪同葉開他們參觀的烏克蘭人如此說道,臉上也有一些遺憾。

    葉開對這艘航母很感興趣,還在烏克蘭人的帶領下,上到平台去轉了一圈兒。

    鋼鐵巨獸!鍾離妤站在航母的甲板上,腦海中就不由自出地出現了這個名詞兒。

    “你說,我把它買下來如何?”葉開突然對鍾離妤說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