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六三章 特立獨行(2/3)

作者:三戒大師字數:6776更新時間:2020-05-15 00:42:50

    這個典故,出自《尚書》,‘孺子其朋,其往’,這是當年周公輔佐自己的侄子成王時,教導國君要誠心地將大臣們當朋友們看……趙禎當時年輕氣盛,自然不喜歡這種口吻,認為這個人不能當狀元,連三鼎甲都不準入,給落到了第四去。

    第四就第四吧,反正王安石根本不在乎這個,他一輩子都沒跟人提過,自己曾經中過狀元的事,這不是吃不著葡萄葡萄酸,而是他太淡泊名利了……這從以後的日子裏,可以清晰的體現出來。

    宋朝規定,新科進士必須全部外放,甲科進士也不例外。但甲科進士有一個特權,就是在地方做官滿一任後,可以進京參加館閣試,這就是後來明朝庶吉士考試的前身。一經此職,遂為名流,繼而由館閣為兩製,由兩製及兩府,可謂一條青雲直上的快車道。

    換了誰,得到這樣的機會,都得牢牢抓住。何況王安石在科舉時,還‘被第四名’了,在所有人看來,他將會借此機會證明,自己才是真正的狀元之才,然而王安石偏偏連名都沒報,繼續在偏遠山區當他的知縣。

    這一年,王安石二十五歲。

    王安石也因為這次不同尋常之舉名聲鵲起,加之他為官清廉、頗有政聲。三年後,已經升任舒州通判的王安石,又得到了宰相文彥博的賞識,認為他這人能力出眾、政績卓越、品德高尚、淡泊名利,舉薦他入京為官……想想蘇洵同誌的求之不得,便知道這是多麽難得的機會。

    官家便召王安石入京考試,要稱一稱他的斤兩,看看到底有沒有宰相得那麽好。但是王安石又拒絕了,他在給皇帝的《乞免就試狀》中到,文相公我這個人淡泊功利,這是謬讚了。事實上不是這麽回事兒,而是我家裏經濟條件太差,上有祖母、母親需要贍養,下有一幫孩子需要撫養,中間還有弟弟妹妹要成親,全靠我一個人的工資。如果在京城的話,物價太高,花銷太大,根本頂不住,希望朝廷理解。

    最終朝廷理解了他,此事不了了之。這一年,王安石二十八歲。

    經過這兩次的推辭不就,王安石由是名重下,士大夫恨不識其麵,朝廷常欲授以美官,惟患其不肯就也……朝廷老是想授給他好差事,就怕他不接受。

    也正是因為有此賢名,王安石不講衛生,才會被視為名士風範,盲目模仿者,隻能自取其辱。

    轉眼又是三年,王安石又任滿了,朝廷任命他為集賢院校理……文彥博怕他再推辭,直接免試入館閣,此乃曠世殊榮也,享受這等待遇的,開國也不過寥寥數人人而已。而且是破格提升。

    人家文相公已經是兩任宰相了,圖你個後輩什麽?不就是惜才重才,想要為國家培養個未來棟梁麽?

    但王安石還是堅決拒絕了,這次,除了家貧之外,他,朝廷數次命我入館,我數次推辭不就,如果弄來弄去,我最後還是入了館閣,還當上大官,人家會認為我是欲擒故縱、沽名釣譽的,這對於官場的風氣不利,我不能成為罪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