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八章:截然兩麵(2/2)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5266更新時間:2020-05-27 07:39:16

    李良他是來自巨鹿郡的觀津,一個叫協裏亭的人,自稱家裏很有錢財,按照他自己的法,那叫“陶朱之富”,呂哲也是很久以後才知道陶朱指的是曆史上棄政從商的鼻祖陶朱公範蠡。而李良之所以用“陶朱之富”來形容,其實就是想表達“他祖上也是有出過高官的,隻是後來(省略)……”。

    呂哲對自己的來曆介紹的很模糊,其實不模糊也不行,他壓根不知道大叔待的地方叫什麽,隻知道那是隴西郡的西縣,至於什麽鄉什麽亭什麽裏,那是一慨不知。

    百人將自然有查詢兵冊的權利,不過李良不會去問“你的長輩叫鯨尋,你為什麽不叫鯨哲”這種話,概因這個時代很多人的姓是不固定的。

    當晚,五百主射殺的鹿果然被分食,這種分食依然保留著森嚴的等級製度,身為屯長的呂哲隻分到了三斤的鹿肉,往下則是什長五兩、伍長一兩,普通士卒隻能喝骨頭湯。

    百人將李良卻是分到了十五斤,他再次顯示出有別於其他百人將的做法,不是吃不完也是存起來,而是私分給屯長每人一斤、什長二兩、伍長一兩,士卒也能吃到一些細碎的肉。籠絡姿態可以是展現無遺,所以麾下率領的百人隊在極短的時間內都對他很是尊重。

    不得不,細碎的肉其實是好東西,至少當他們看見呂哲用利器將肉割碎串在木棍烤比一大塊肉一起烤更香更熟更好吃時,包括五百主江涵在內的所有人也跟風製作並讚不絕口。

    “你之妙想,何其多也。”

    “……”

    實話,呂哲還是不習慣交流,這時的交談太講究典故和用字了,典故大多出自《詩》。最出名的是孔子曾經“不讀詩,無以言”,其實想表達的就是《詩》是了解社會的有效途徑,你不了解社會,你又能什麽呢?

    《詩》是什麽,裏麵又講什麽,身為“現代精英”的呂哲怎麽知道?所以呢,他也就不足以言,屬於那種和這個時候文化人交談,別人用《詩》的典故來表達意思而他卻隻能傻瞪眼的那種。

    很多時候在與李良聊時呂哲都會顯得尷尬,而似乎李良也慢慢看出呂哲屬於那種對《詩》完全不理解的家夥。

    對《詩》不理解隻明家庭沒有教育環境,沒有教育的環境明祖上沒出過什麽大人物或者官宦,恰恰這種人結交的價值也就大大降低了。

    這位百人將先是詫異,而後好像表現出輕視不願意接近的姿態,之後估計就是問“都讀過什麽”問完就走時,那時候呂哲怎麽可能察覺不出被人輕視和鄙視,他不想失去枷之後出現的新朋友,含糊讀過一些兵策。

    也許是出於患得患失的慌張心態,或者像極所有現代青年都喜歡用顯擺來獲得親近之人的喜歡,隨即補充:“讀過很多兵策……”思考以前上網因為好奇研究過的兵書:“《太白陰經》《虎矜經》《校紀新書》《練兵實紀》……”

    一串書名立刻讓李良的臉龐變色了,他作思考狀,越是思索額頭的冷汗越多,最後呐呐道:“聞之未聞也!”很是驚歎。

    “嗯?嗯!!!”想到什麽似得,呂哲也流冷汗了,連連謙虛:“不多,其實也不多了……”

    好吧,那些書一本是唐朝節度使寫,一本是宋朝人寫的,兩本是明朝戚大爺寫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