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章:百家?(上)(2/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7012更新時間:2020-05-27 07:41:00

    “奇怪了,氏族名家,談地的時候愛引用《詩》,那怎麽會對創作詩賦那麽排斥?”呂哲是剽竊完曹‘操’的《短歌行?其二》才發問。

    一同在宮城城樓之上的人不少,他們是陪著呂哲在大冬專‘門’來吹冷風,一個個凍得是嘴‘唇’發紫。

    關於詩,叔孫通是在在場眾人中最有發言權的一個。不是叔孫通德高望重才學驚人,而是其他人對這一方麵壓根就沒去想過,儒家對這方麵真的相對比較有研究,畢竟儒家學派很長一段時間裏就是靠記錄各國的《詩》吃飯。

    沒胡八道,‘春’秋時期還沒有儒家學派的時候,各國的《詩》就等於是曆史,記載了秦人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也記載了衛風描述美男子的“瞻彼淇奧,綠竹猗猗。”,這一類關於“伊人”“苗條淑‘女’”之類的《詩》多不勝數,更有“豈曰無衣”等等的《詩》在描述武士。

    “詩是很神聖的事情,每一詩都是一段曆史。曆史怎麽能和一個人見到什麽抒發情懷的時候相比?”叔孫通凍得渾身都在抖,可是他的臉龐很嚴肅。

    呂哲還是不太懂,不過叔孫通再往深處,變得似懂非懂了。

    原來‘春’秋時期魯國就是專‘門’幹記錄曆史的,每一首詩都是在講述一個國家的變化,諸國發生了什麽事記載起來就是一首詩,發生了什麽大事或者變遷,那麽關於那個國家記錄起來的《詩》就會產生文風上的變化。

    例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時代的秦人,那時候的秦國還是偏西國,武力不強且被山東諸國視為西蠻,到了“豈曰無衣,與子同仇”的秦國則是在奮發圖強,漸漸成為雄視諸國的武力強國。

    “詩既曆史?真是令人有很多想象的時代啊!”

    呂哲似乎搞錯了一件事情,記錄《詩》那是因為魯國本事周室的史官,史官當然是會記錄很多東西然後收藏成書室。孔子當過魯國的圖書館管理員,既是老子曾經的職業,這裏誕生了所謂的儒家。

    孔子比老子可就厲害多了,老子這個圖書館管理員看多了書悟道,孔子直接就是把圖書館當成自己教派的根基。一個隻是看,另一個直接無論從實體還是‘精’神體全變成了自己的,哪個比較厲害?

    詩在現在的人看來無比的神聖,那是因為詩裏麵充滿了厚重的曆史,而不是某個人看到了有什麽情感就直接給創作。簡單的就是,詩既曆史,而不是一種風雅有趣。

    呂哲開始‘迷’惘了,那就是,儒家所有的東西都是別人的,教派的根基也是別人的,所以最後演變成“子曰”個沒完,就沒有一句話是自己的,想什麽就是複製張貼?

    叔孫通臉‘色’不是發紫,而是變得發青,他是儒教一員啊,呂哲那些話真的是太過……怎麽呢,太過直指儒家的軟肋了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