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一十六章:必要的風險規避(2/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646更新時間:2020-05-27 07:41:35

    其實由政權發布招募令,從民間招募青壯組建軍隊是西方社會的一種常見現象。要是有一幫基數足夠平時專門鍛煉搏殺技巧的青壯存在,呂哲執行這麽一套方案是個很不錯的選擇。實話,這種性質的軍隊在戰時能夠快速組建。等待戰爭結束又能立刻解散,用起來十分方便。當然,也不排除這樣一來會對治安造成麻煩,同時要是中樞對地方的控製力下降。會成為動蕩的根源所在。

    呂哲還健在的時期是不怕什麽掌控力下降的,他做出這麽一個方案也是在為以後做準備,畢竟他可不會滿足於一統華夏。但是以國家常備軍形式不斷的向外擴張又不太合適,那麽是不是可以借這一個方案培養出基數足夠的武士,成立由國家主導但是民間形式的向外擴張呢?(即是公司方式的殖民)

    列國出動那麽多的軍隊,還有一支八萬的秦軍,呂哲隻帶五萬戰兵肯定是不夠的。他們仔細的計算了一下,哪怕是不形成壓倒性的優勢,呂哲至少也要帶十萬的戰兵才能保證安全,這還是建立在後麵有北部軍團和東部軍團的策應前提下。

    “秦軍那邊有三千乘戰車,一萬五的騎兵,餘下是弓弩手、長矛兵、戈矛兵。”蒯通臉色談不上嚴峻,他們可是針對秦國不斷在進行研究,很清楚現在的秦軍早不是那幫虎狼之師,頂多就是一種從戰法到經驗都十分充足的軍隊:“齊、燕、楚的戰車部隊合起來超過五千,餘下皆為步軍。”

    是的,列國中除了趙國之外並沒有大規模的騎兵建製,有也是斥候性質的規模騎兵部隊,他們都致力於在發展戰車兵。

    到戰車兵,呂哲麾下的文武多多少少是感到糾結的,世界(指華夏地區)都在拚了老命的發展戰車兵,他們實在搞不懂自家主上為什麽就對戰車這麽一種彰顯國力且用起來非常不錯的兵種無動於衷。

    現在的戰車兵還是一種主流,特別是在對付步軍上麵來用處非常大。想象一下由至少兩匹馬拉動的戰車,戰車的車身至少是長三米寬兩米,戰車之上又有一個馭手、兩個長矛兵、一個弓箭手,他們在戰場上橫衝直撞的場麵,步軍哪怕是結陣防禦都是很艱難的。

    呂哲這邊完全有資源發展戰車兵,費點功夫武裝起一支超過三千乘的戰車部隊根本不會影響到其它兵種的發展。可是呂哲死活不願意發展戰車兵,反而花費極大的代價一直在發展騎兵,更是耗費巨資不斷為常備軍製造和購置甲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