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二十七章 漠南(十三)(2/5)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3084更新時間:2020-05-27 07:43:22

    漢國目前的階段就是對武職和文職的分工有著涇渭分明的劃分,按照呂哲觀念。他認為也沒有必要培養什麽文武全才。所謂的精英從來都是專注於一個方麵,哪怕是學習其它知識也是為了主攻的知識進行有必要的涉及。沒必要去什麽知識都要完全掌握。

    在這一種前提下,呂哲所統治的漢國正在形成一種極端。該是往軍隊方向發展的人就完全專注於軍事的知識,該是朝文官方向發展的人就好好去學習怎麽治理民生和發展經濟等等的知識。

    其實吧,若不是呂哲自己曾經不好好學習向上,肚子裏裝的“存貨”不多,深怕自己胡搞瞎搞把事情辦砸了,他甚至都想嚴格劃分出每個方向的學科,以這種極端的方式來控製國家知識分子前進的方向。

    極端不好?事實上極端好不好很難,但是由國家來控製知識分子專注於某個學科,那是絕對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成就的辦法,對於社會的發展也能起到難以想象的助益,畢竟作為個體的人數量那麽多,又不是整個國家奔著單獨的一個方向研究,可以一個國家的人才按照其分和興趣來自行選擇專攻的方向嘛。寧精勿濫的就是這樣,也這有這樣專注的人才會在某個領域取得驚人的成就。

    其實也是呂哲不了解現在的華夏文明才會產生需要自己來對學科進行劃分的想法,要知道現在可不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代,現在有兵家、農家、墨家、雜家、縱橫家、陰陽家等等的百家學派,事實上這就是所謂的研究專攻,與之現代的學科劃分沒有區別,隻是較之現代的學科分類名稱上有所不同罷了。

    呂哲是不太了解現在的知識體係,可是他將每一樣專長設立為一項知識絕對是走對了,從某些方麵來再現百家爭鳴不無可能,不過他最希望的並不是那些知識份子為了發揚自己的學科去打嘴仗,而是在學術領域上和對社會貢獻上能夠做到知識有其用處。

    漢國除了有設立軍事學院之外,對於其它知識的傳承也極為重視。在南嶺的太學是一所文官進修學院。基本上不向民間開放。除了太學之外,南嶺還有一座提供給百家教導學生的學府,裏麵所教導的東西很多很雜,生源的來源也基本上是以二三十歲、甚至是四十以上的人居多。而在提供給成年學習的學府之外,紙張成本下降後。呂哲也在致力於民間的學堂開辦,不過被限製於教師的缺乏,學堂的建設速度十分緩慢,也隻有在有足夠的教師資源之後才能發力。

    隻是教導人識字不需要太高深的學問,按本宣科也完全沒有問題,呂哲的直接幹預下。現在有的是大量人手在努力著學好該怎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學堂隻是教人怎麽識字,學生也基本是幼童,呂哲當然也會把那一套拚音搞出來,有拚音的出現就能夠來保證發音的規範性和標準性。現在能夠讀書的孩子是讀著拚音講著朝普通話長大,普通話也被呂哲定為官話。而所謂的官話不就是“國語”,既是所謂的國家標準性發音嘛。

    始皇帝想做的是文同書,呂哲不但要文同書還要音標準,要不是他沒辦法將簡體字完完全全的複製出來,想要拿篆一個字一個字的對比著寫簡體字壓根就沒有那個時間,不然繁體字估計也要消失在曆史長河,不會隻是被換成官方認定的隸書字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