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四十章:第一次(中)(2/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7108更新時間:2020-05-27 07:43:27

    每一個席位旁必定是會燃燒著一個爐和一個大爐,爐子是用來溫酒,大爐子則是用來燒釜。釜其實就是一種圓形自帶三角支架的物體,是現代鍋的前身。它在貴族宴席上絕對會看見,是用來煮肉塊的必要工具。伺候它們的是三個人,一人溫酒和一人掌釜,最後一個人是照顧柴火。

    目前案幾上已經擺放這一些冷盤。幾個碟子中是一些風幹了的果脯,較大的盤子則是一些臘肉。有冷盤自然也會有其它,像是一種叫作甑的工具裏麵所放的就是一些熱的熟食。另外像是鬲和罐也能看見,它們和甑都是有各自用途的用餐工具。

    甑和鬲是連體。甑是一種與鬲通過鏤空的箅相連,用來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將甑中的食物煮熟。算是一種蒸食的用具。

    諸侯一級的用餐必然是會有鼎,像是呂哲和趙歇所坐的席位都有擺放大大的鼎,呂哲不多不少為九個鼎,趙歇則是至於七個鼎,一些臣工為五個鼎,更多則是隻有罐而沒有鼎。

    用鼎就餐有講究,子為九鼎,諸侯為七鼎,大夫為五鼎,顯然趙歇做出的姿態就是將呂哲視為子。

    從某些方麵來吧,趙歇其實也是在暗示呂哲,期望呂哲能夠像是周王室那般信守諾言,在進行分封之後能與諸侯王共下,嚴格執行分封政治,遵守封地應有的自主權和自治權。

    趙歇所希望的也是呂哲在堅持和摸索的,事實上不止是趙國這方麵關注這個,漢國內部又何嚐不是關注?

    華夏文明講究的是有些話隻能隱晦地用某些場景來暗示,呂哲得到暗示比較肯定地對趙歇點頭認同,看到呂哲做出這一副姿態的人都露出了笑容。

    除開那些用來盛放食物的工具之外,必不可少的當然有割肉的匕首、喝湯的湯匙、插肉的雙頭插、夾肉或夾菜的箸。

    呂哲率先屈膝跪坐而下,隨後是趙歇,最後才是漢趙兩邊的臣工與臣子。

    在呂哲的長案上擺放著一個已經溫好酒的斝,除了他之外則是全部使用觚。

    斝的樣式與“爵”的款式差不多,不過它要比酒爵大上至少兩倍。斝是用於溫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禮器,通常有青銅鑄造,三足,一鋬(耳),兩柱,圓口呈喇叭形。由商湯王打敗夏桀之後,定為禦用的酒杯,諸侯則用角。而這裏趙歇的安排是呂哲使用斝,包括趙歇在內的所有人則是用觚。

    觚是什麽?其實它也是一種酒器,不過是圈足,敞口,長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現為喇叭狀。觚初現於二裏崗文化,到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見。盛行於商代和西周早期。

    華夏文明講究禮儀尊卑,認為一切東西都包含了禮儀,在一係列的禮儀之中定下尊卑,有尊卑才會讓社會和諧,懂的禮儀既是知道規矩,那麽也就不會做超過自己權限之外的事情,減少破壞規矩而產生的動亂。

    禮儀尊卑重要嗎?對於統治階層來自然是無比的重要,他們用這一套規矩、認同這一套規矩、推廣這一套規矩,社會精英一概的執行下,上古先秦從未發生過農民起義的例子,而奴隸的起義雖然有卻是極為少見,且每次都被統治階層連同非奴隸階層迅速地撲滅。若是按照現代的解釋,所謂的規矩是介於律法和普世道德觀的產物。當然了,建立一套規矩的出發點都是被用來鞏固統治地位,因此規矩對於“當局”自然是最有利的,解釋權也在“當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