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五十章:尷尬之舉(2/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9418更新時間:2020-05-27 07:43:31

    有人利益受到損失也就有人因此獲得利益。那是一種關於抉擇的考驗,劉邦很顯然是做對了選擇。

    劉邦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呢?估計除了他自己誰也不清楚。

    呂哲在北上的時候有帶著劉邦,一路觀察下來總是會有所了解。根據呂哲的觀察,劉邦所表現出來的性格按照現代的形容就是一種很“四海”的人。而“四海”從某一方麵來解讀其實就是能會道又個性豁達。劉邦從不會將自己裝作成有涵養或是氣質的人,對於自己身上的痞子氣也不會刻意地偽裝,但是在麵對什麽人該有什麽樣的態度上很有分寸。

    還是那句話。有著什麽樣的經曆必然是會形成什麽樣的思想和思維,一個人在麵臨抉擇的時候總是在給自己選擇不同的人生。劉邦的經曆算得上是多姿多彩,呂哲在查閱劉邦成為沛國(齊下屬封國)的所作所為,分析下來發現劉邦是一個很喜歡享福且偏好奢華的人,至於有沒有什麽大誌向則不是那麽確定了。

    新的統治階層總是要扶持一幫新興集團來壓製老牌集團,這麽一個膚淺的道理呂哲沒有可能不會明白,隻是他現在還沒有想好應該怎麽進行操作,那也是為什麽呂哲統治下的國度貴族稀少的原因。

    因為呂哲的統治集團貴族稀少,劉邦這麽一個三等男爵其實在身份上可以有著優勢,例如在一些飲宴上怎麽也能排得靠前一些,用餐的皿具也相對比不是貴族要有排場。

    離開邯鄲之後,呂哲是率軍向南,按照行程本來是該前往三川郡,可是後麵行程的安排又出現了變動。

    提出不前往三川郡的人很多,很多人是隱晦地表示三川那四十來萬的軍隊雖然接受整編,從一些行為上來講也表現得服從,可是曉得是不是那麽一回事。蒯通更是明白出憂慮,是下即將重新定鼎,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什麽的。

    不就是覺得三川郡那邊剛剛接受整編的四十餘萬秦軍不靠譜嘛,在呂哲這個統治集團即將獲得整個“下”的當口,能不額外折騰一點什麽事情還是不折騰為好。

    從某些方麵來呂哲是一個從善如流的人,多數人提出意見之後,他也沒有堅持,另外就是身為君王也確實不宜離開國都太久,也就同意眾臣工不前往三川,而是下達命令讓徐岩以及原中原軍團的一些將校趕到陳郡等待。

    在路上用時差不多兩個月,連同呂哲在內的十餘萬人到了陳郡,他們停留在陳郡的固陵進行短暫的休整。

    固陵現在是韓國的國都,她的西邊是一條叫作“溝鴻”的水係,過了溝鴻這條水係大約十五裏就是長平。

    沒錯了。這裏的長平就是“長平之戰”的那個長平,就目前為止長平依然是趙人的傷心地,隨同南下的趙歇也就提出前往戰場遺址祭奠陣亡將士的請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