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章:遺留產物(2/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9094更新時間:2020-05-27 07:46:12

    “那些兵堡沒有拆,是作為郡縣兵的屯兵地。有些兵堡稍微改建一下也能作為倉庫使用。”陳郡的郡守蔡陽看上去頗為年輕,絲毫看不出已經是五十來歲的人,他滿臉帶笑,道:“一些是郡內自用,一些是租了出去。”

    蔡陽原是秦國的官員,之前有在隴西郡那邊做過縣長,呂哲在這個時代的出身是隴西郡,在然上蔡陽認為與呂哲有一點情分。

    事實是什麽?蔡陽有在隴西郡的翼縣當過父母官。不但皇帝是出身隴西郡,皇帝妃子之一的翼秀正是隴西郡翼縣戶籍,因此他心裏也就多了不少的念想。

    呂哲當然不是什麽隴西郡的出身,不過他一直以來也沒有否認過。他沒有成為諸侯之前有人會去查證。查到的線索到了大叔那邊已經到頭。

    秦國曾經拿過這件事情事,但是當呂哲成為帝國皇帝……或者應該呂哲的崛起之勢已經無法阻擋,秦國自行消除了呂哲出身的影響,反而極為肯定地傳播呂哲確認是出身隴西郡。

    柘縣周邊的兵堡不少,但是兵堡最多的地方絕不在陳郡,南郡才是一個遍地兵堡的地方。

    當初呂哲勢力還的時候。對外采取的隻能是守勢。既然是守勢,呂哲又有著下第一建城大師的稱號,怎麽可能不盡可能地在必需的地方建設防禦設施?

    事實上南郡周邊建立起來的軍事設施用到的並不多,但是隻要是被用到的軍事設施無不發揮出它們存在的價值。也許啊,當時要是呂哲沒有建立起幾道能夠被稱為變態的防禦線,那時候他這個勢力早就該被秦軍給抹平了?

    呂哲建立的兵堡隻有在險要的區域才是水泥結構,其餘更多的是采取當代的夯土結構。魏國在柘縣北線建立兵堡,他們可沒有辦法搞出水泥,隻能是采取最傳統的辦法。

    有一點是共通的道理,不管是水泥還是夯土結構,出於防禦需要建設的建築絕對寬大不到哪去。考慮到駐軍取水的需要,更多的時候是會選擇在取水容易的區域。

    還沒有到柘縣城內,恰好是路過一處已經改為倉庫的兵堡,呂哲也就選擇停下來看看。

    魏國建立的兵堡款式是模仿於南郡,但也隻是在外觀上相同,內在卻是春秋戰國以來甕城的布局。

    每一個兵堡都不會隻是地表上麵的空間,裏麵會有著挖空的地下結構,而任何的地表下結構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效應,那就是潮濕。

    呂哲進入被改造的兵堡,第一眼看到的是室內用刀已經被拆除的結構,除了必要的支撐柱之外,任何牆壁都被拆了個幹幹淨淨,擺放的是一些用麻袋裝好沒有去殼的稻米。

    稻米其實並不是華夏苗裔的主要食物,麥以及各種米才是華夏的主要食物,此前稻米隻有在百越和更加遙遠的嶺南區域才被土著接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