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零四章 南下海州(2/3)

作者:雨天下雨字數:6770更新時間:2020-05-31 01:01:48

    按照這個時代的軍隊後勤能力,一支標準化的近代軍隊後勤補給臨界距離,也距離鐵路/海運補給站的距離理論上大約是在五十公裏左右,一旦超過這個距離,那麽憑借軍隊本身的馬車等運輸力量是很難維持部隊的後勤運輸任務,而且這的還是最優良的軍隊,並且有著良好的組織運作能力的前提下,而實際上呢,以目前列強中的德法軍隊為例子,他們的臨界距離頂多就是四十多公裏,而奉軍的話可能要更差一些。

    而奉軍的鐵路補給站最近的是在廊坊、津,然後就是一路依靠運河、徒步運輸南下,整個過程那叫一個悲劇。依靠軍隊自身的輜重部隊運輸自然是不可能的,維持這條漫長補給線運轉的是軍需部雇傭、征召的大量民夫。

    奉軍在山東前線作戰的兵力不過三萬餘人,但是為他們提供後勤運輸的軍需部所轄的民夫卻是高達四萬多人。

    補給線的過遠毫無疑問會讓奉軍得到補給越來越難,盡管前線的奉軍將領們也會就地征用補給,但是能夠征集到的隻是糧食和飼料而已,但是炮彈和子彈是絕對無法從民間征集到的。

    如此也就導致前線部隊打起仗來能夠用到的炮彈和子彈越來越少,才會出現山東一係列戰役的激烈程度遠遠低於直奉戰爭的情況。

    這不是因為直奉兩軍打的時候更加拚命,而是那時候大家都是在家門口作戰,沿途還有著京奉鐵路提供後勤運輸,所以各種物資尤其是炮彈、子彈都是不缺,這才能打出唐山戰役這種激烈程度的戰役來。

    麵對後勤運輸的困難,尤其是山東、蘇北方向的奉軍所獲得的補給越來越少,越來越困難,奉軍為了解決這一方向上的後勤運輸難題,所采取的方案就是海運。

    雖然海運到了海州等港口後,距離前線部隊也還有一百多公裏的轉運距離,這也遠遠超出了奉軍後勤能力的臨界距離,但是總比從津一路人挑馬馱運下來好的多。

    統帥部決定開辟海運補給線,前線部隊自然就是按照計劃執行,而執行這一計劃的乃是徐邦傑所部第二軍所轄的第十師第十九旅吳佩孚部。

    金子在那裏都會發光,這句話用在吳佩孚身上是在切當不過了,此人從炮兵幹起,一步一步從炮兵排長升到隊官,在升為營長、第十師炮兵團團長,今年入關作戰後成立第二軍,第十師師長徐邦傑兼任第二軍軍長,不過濟南戰役後隨著第一混成旅、第二獨立重炮營也加入第二軍的作戰序列後,第二軍規模變的比原來龐大的多,這徐邦傑自然也就沒有精力繼續兼任第十師師長了。

    於是趙東雲正式提拔了第十九旅旅長任存高任職第十師師長,並授予少`將加中`將銜,於此同時調第十炮兵團團長吳佩孚上校任職第十九旅旅長,並晉升為陸軍少`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